-
“职业倦怠”源于工作意义感的丧失丨快评
职业倦怠更多地与中等阶层/中产联系在一起:有一些钱但不多;相比线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交往,更喜欢通过线上如网络游戏或线下宠物陪伴来满足社交与情感需求;对工作本身也没有内在的兴趣与天赋,这样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丧失意义感,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
多地畅想“天空之城”愿景:低空经济开启更美好的生活
通用飞行或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前景,eVTOL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个飞的”将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随着成本的降低,私人购买与使用eVTOL或会越来越盛行,从少数富豪的奢侈品逐步下沉到中产阶层,进入千家万户,就像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历程一样。期待这一可预见的未来,开启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
全球经济疲弱之下,奢侈品巨头老板为何反成世界首富?
对高端富人来说,购买奢侈品是一个日常行为。但这个行为会影响到其他阶层。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需求欲望,受他们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在短视频中刷到的、在广告中看到的内容的影响,将高端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视作一种幸福的象征,这会拖拽普通人、中产阶级,建立一个更高的消费目标,产生“拖拽效应”。在面子观念的作用下,这种拖拽甚至带有一定强制性。反过来,正是中产阶级建立了这种目标,奢侈品才变得有炫耀意义。 -
钢琴卖不动,当钢琴王子不吃香了?
曾几何时,对于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及以上阶层而言,家里拥有一架钢琴、让孩子学习钢琴,是体现其社会地位与文化层次的典型标签。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学钢琴的人少了。 -
演唱会刷屏朋友圈,李健是中产抚慰者?
李健的歌迷虽然囊括了各个群体,但中产阶层或者预备中产阶层居多,李健出世与入世的完美,使他活成了许多中产理想的模样,成了中产的抚慰者。 -
指责受助8年的女孩做优裕的全职太太,这是偏见加嫉妒心
某些属于中产阶层的资助人,费劲巴拉资助完,一看受助者比自己过得更好,就难免会有这种情绪:我还要辛苦养家,你却摇身一变成了富太太。于是心理就容易失衡,怨念也蹦出来了。 -
美国最老中餐馆:招牌菜用“李鸿章”命名,记录华人奋斗史的活博物馆
世界各地的移民聚居区,其实都有这样复杂的发展过程,从第一代的贫苦劳工阶层开始,一代代苦干奋斗,供孩子们读书,努力跻身于中产阶层,故事都是如此相似。 -
斯里兰卡:从大搞特搞“有机农业”到国家破产
在小范围的实践中,有机农业成本高、产量低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性,很容易被包装为商业噱头。主要受众往往是中产以上的社会精英阶层,甚至是一种炫耀“高级生活方式”的奢侈品。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
“小镇做题家”,挺起你的胸膛来
那些真正出身底层或农村的学子,几乎不会自称“小镇做题家”,更不会用“贱民”“土猪”这种方式自嘲。对他们来说,即便是入了“天坑专业”,也一样是条阶层跃升之路。不仅真底层学子不会,即使是在中产家庭学生中,自居“小镇做题家”的也是绝对少数——只有那些心高气傲,但市场能给与的又远远低于自己预期的,才会把这个词整日挂在嘴边。 -
《三十而已》:中产阶层焦虑和独立女性幻梦
剧中所有的不合理之处并非空中楼阁,它是现实生活价值观的折射,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畸形的欲望和社会法则对人的异化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