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合璧:“复位”那些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
“我们把中国海外流散文物的信息带回中国研究和复原,再将文物母体原境的信息整合,给到收藏这些中国文物的海外博物馆,让它们能展示更加完整的中国文化。”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
日本民众举行集会要求返还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文物
-
继承丝绸之路上的“绝学” ——学者潘涛与吐火罗语
当中国文物收藏保护部门及其负责人不得不将吐火罗语材料拱手让给日本人时,我相信他们内心应该是非常无奈和遗憾的,因为过去的中国学者并没有能力与在海外受过正规吐火罗语学术训练的人竞争。所以对中国学者而言,研究吐火罗语,不仅是个人学术发展的一种选择,更是为祖国学术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尽一份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6日《南方周末》) -
“凡是‘国宝’,我们都是要争取的”
这是流失国宝回家的动人故事,亦是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迢迢征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已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17日,这些文物中的一部分珍品亮相国博。即日起,新华社在“新华调查”栏目推出“‘追’宝70年”报道上下篇,讲述70年间我国流失国宝鲜为人知的“回家”历程,致敬那些在不同时期为这一事业奔走奋斗、默默奉献的“追宝奇兵”们。 -
【独家V观】历时十余年!796件套中国文物的“回家”故事
-
习主席见证,796件套返还文物要回家!
796件套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即将踏上“回家”路。 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这批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 -
攻击孩子坏过玷污文物
“丁锦昊到此一游”让网民们愤怒了,人们痛骂其“给祖国丢脸”。如何对待一个犯错的人,何况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保护古代文物。把题字跟脸面和身份挂钩,是至今仍在延续的中国文化。只要领导人还在到处题字,而且还被奉若至宝,你就不能指望孩子们认为题字“丢脸”。 -
英盗中国文物嫌犯被捕
英国警方5月2日逮捕了两名男子,他们涉嫌参与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中国文物盗窃案。当地时间2012年4月13日傍晚7时30分左右,菲茨威廉博物馆的18件中国文物被盗,这些文物总价值达1800万英镑。这是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英国博物馆内中国文物被盗案件。警方称,目前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
“洋公司”围猎中国历史街区
一家连办公地点都找不到、涉及多起造假事件的“美国公司”,在中国文保规划界攻城略地,被指破坏文物、违反文保法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一家公司之所以能在各地拿下一系列文保改建工程,是因为“波士顿设计”的方案,迎合了地方政府在文保工程上“重商”的喜好。 -
贵贱之分始于器
中国文物部门对青铜器一直采取不开放和加强监管的政策,但国际市场对中国青铜器的拍卖反响强烈,高价频出。随着中国嘉德、上海崇源、中拍国际等拍卖公司陆续举办了铜器、铜镜、铜杂等专拍,国内青铜器的市场价格涨速比任何艺术品都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