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爆笑全网的“枪决通知”或是一条催收短信,背后的灰色江湖不容忽视丨快评
    规模庞大的逾期债务,催生了数量巨大的“催收公司”。而频繁短信电话骚扰威胁,甚至“爆通讯录”等软暴力手段,成为重要的催收手段。
    南周快评 05-29 19评论
  • 安徽警方跨省执法,湖南永雄等多家“催收巨头”被查
    安徽警方跨省执法,湖南永雄等多家催收公司被查
    被查的不只是“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自2023年3月起,多家湖南催收公司被安徽警方跨省执法。3月13日当天,湖南众诚不良资产处置有限公司、湖南华威金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南诚普法律咨询有限公司被查。 两家被查公司均表示,3月13日进行执法的是安徽马鞍山警方,4月份湖南永雄被查时有马鞍山、铜陵、阜阳等安徽多地警方参与。
    公司 05-26 3评论
  • 爆雷、高息、催收,任泉的网贷生意和互金宇宙
    爆雷、高息、催收,任泉的网贷生意和互金宇宙
    任泉非常清楚明星做投资的优势——以明星效应宣传项目。他在多个场合表达看好互联网金融,不过多个项目均与网贷生意有关。 任泉为一家互金平台站台,称希望通过Star VC的投资让其一夜成名。之后,央媒曝光该平台为黑网贷导流,存在高息借贷和暴力催收。 任泉参股的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该公司声明,任泉只是其财务投资人,不负责经营管理。
    社会 04-29 9评论
  • 催收大户冲刺赴美上市:承信科技的另类赚钱术
    国内知名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对此的统计截至2019年6月30日,有超过3000家逾期应收账款催收服务供应商。天眼查显示,现在存续在业的催收企业有6202个。 承信科技和永雄集团等催收公司均采用了“轻资产策略”,即不直接购买逾期信用贷款,而是辅助金融机构向拖欠贷款的用户收回款项,并从金融机构处获取此项业务的佣金。 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根据位置、性别、应收款项组成和逾期期限等非个人身份信息,为每个债务人生成分数,并根据被授权使用的信息映射潜在关系。与此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库中历史债务人和应收款项信息分析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并生成相应的投标条款建议以供参考。
    新金融 04-23 1评论
  • 新规重拳治乱四个月   信用卡整改雷声大雨点小?
    新规重拳治乱四个月,信用卡整改雷声大雨点小?
    规范催收是最为普遍的整改行动,但仍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两家国有银行,以及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4家股份银行、地方银行尚未进行公示。 对于一般客户来说,一家银行持有一张信用卡就足够了。即便面对不同场景,信用卡附带不同优惠和用途,比如跨境支付,也不会超过个位数,多出来的信用卡,多是银行任务冲动。 “在信用卡业务完成整体优化之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各家银行如何形成信用卡业务的独特竞争优势。”曾刚说道。
    财经 2022-11-14 3评论
  • 09 围堵反催收黑产“攻防战”.jpg
    围堵反催收黑产“攻防战”
    最近逃废债中介们换了个更顺口的名字——“反催收联盟”,以法务咨询为名义代理客户与机构进行债务交涉和维权,核心仍是向债务人传授减免息差、延期还款“技巧”,教唆、煽动债务人主动逃避债务,并借以牟利。 监管的原意是为符合条件者提供贷款优惠政策,而在反催收机构眼里,成了另一种默许“欠银行的钱可以少还甚至不还”。 深圳、福建、浙江等多地监管机构在提及“非法代理投诉”风险时,都不约而同谈到了闹访行为,即“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捏造事实,向金融监管、信访等部门投诉,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开展有效沟通,并以缠访闹访等手段施压达到目的”。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财经 2022-06-17 2评论
  • 11 反催收灰色生意.jpg
    “打爆”银行电话 反催收灰色生意
    反催收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起诉书、举报书模板,通过在不同平台对银行进行举报,让客户获得与银行对话的“主动权”。 各监管部门纷纷针对“反催收”“恶意代理投诉”等乱象向广大消费者作出风险提示。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财经 2020-06-12 7评论
  • 湖南永雄 所谓“老大”,不过是万亿催收江湖的“小蝌蚪”
    湖南永雄:所谓“老大”,不过是万亿催收江湖的“小蝌蚪”
    2018年湖南永雄的人工成本达4.55亿元,同比上升17.7%,占营收比例已至六成——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个评价并不为过。 一边是中国人的人均持卡量从2017年的0.39张上升至当前的0.51张,一边却是信用卡不良率的持续上攻。
    公司 2019-11-02 7评论
  • 警惕套路贷盯上车主
    警惕套路贷盯上车主
    这些案例都有套路贷的特征:以服务费等各种名目变相收取高额“砍头息”,实际到账普遍低于合同金额;实际利率畸高,有些实际年化利率超过100%;以各种理由制造“违约”,然后私自收车,暴力催收。新华社的报道,就是公开的报案,公安机关应该立即立案调查。
    南周快评 2019-10-19 2评论
  • 《银行公开信息催收助学贷款,侵权吗》银行公开毕业生个人信息催收助学贷款,是否侵权?
    银行公开信息催收助学贷款,侵权吗
    欠款逾期不还,银行公布个人信息还是于法有据的。不过,该公布哪些信息、不该公布哪些信息,值得探讨。
    第一争议 2019-08-23 12评论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