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嘉励 | 我在2023年认真阅读过的三种新书
《君臣之际》涉及普通历史爱好者最关心的古代史的重大问题,聚焦于“皇权”“宰相”“吏胥”“取士”四个方面,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整体把握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官员选拔等重要制度,上溯秦汉,下至明清,进行全面而通贯的探微发覆。 -
乾隆资助北美独立战争?封建帝王的眼界和见识不值得吹嘘
君臣上下,并不把这一至关重要的国际条约当回事,对他们来说,雅克萨之战只是一次“洋人找麻烦”的边境冲突,签订条约只不过是解决这个小麻烦的手段,它不是清王朝在外交中的行为准则,一旦麻烦得到解决,条约就被束之高阁,并在时间长河中被完全地遗忘了。 -
史上春节①丨 陈桥驿黄袍加身:一场非典型兵变
公元960年,既是后周显德七年,又是大宋建隆元年。对于后周的君臣来说,这一年的春节可谓过得惊心动魄。 -
近代史学者刘文楠推荐的2018年4本好书
侯旭东这本书《宠》有着非常清晰的方法论自觉。他希望反思 “倒放历史”的线性历史观,并试图摒弃对制度演进有着潜在价值判断的偏见,将以往史学叙事中往往带着负面色彩的“宠”,理解为一种中性的“信-任型君臣关系”,以西汉皇帝与宠臣(宠妃)的关系为实证基础,从动态关系变动的角度去描述和分析这种关系。 -
古代王朝皇帝与宠臣的关系,亲密还是危险?
古人的世界中,受困于现实,求宠争宠成为很多人发挥能动性的重要途径。 -
师友到主奴: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清皇帝看来,士大夫与天子共治的聚议不过是“庸主”所为,只有乾纲独断的皇权才是正道。但它并不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
师父:比一代宗师更狠的江湖
“师徒”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已经难以理解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崩塌后,在社会阶层与政治经济不断发生工业演变后,手艺行业式微,这个关系也终于消逝,我们偶尔看到的一些动人的“师生”情例子,与“师徒”根本有别。 -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
周天子确实跟各路诸侯订了盟约。这决非自由选择的结果,毋宁说是政治妥协的产物。孔子也只能提出,君臣虽不平等,却必须对等 -
《弟子规》能这么译吗
“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墓中的君主,怎么又钻进《弟子规》里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