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里的生僻汉字, 困扰着6000万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自己姓名里的生僻字无法在业务系统中显示或正常处理,办理银行卡、驾照,报税、报销,甚至购买海外商品等这类其他人能轻松完成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道道关卡。 技术上的遗留问题意味着,76%的汉字都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无法输入或显示的生僻字。 -
大一学生“零风险二次高考”咋回事?高校插班生招录应更透明丨快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公开做得并不够到位。有的学校公开的报考资格审核结果只有学生姓名,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有的学校甚至不公开审核结果,只能由学生本人登陆系统才可以查看。有的学校公布的预录取名单公示,也没有现就读学校等信息,让人无从监督。 -
长峰医院火灾21人遇难:护工说“看见和运送的主要是老人”
一位参与救援的护工称,听救援的消防人员介绍,东楼起火后,楼内一些房间由于空间狭小,存在一定救援难度。此外,楼内住院的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也给救援带来了一定困难。“一间屋子里边放三张床,空间是很狭小的。” 火灾当晚,一些家属表示,医院尚未通知他们起火的事,也没有人告知患者的去向。“住院的病人都有手环,上面包含了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等信息的。” 在火灾前1个多月,2月27日,该医院召开过火灾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相关介绍文章中还提到,医院值班人员每天都会对全院各部门容易引起火灾的部位进行巡查。 -
“银行”名号为何不是想用就能用?那“精子银行”“时间银行”呢?丨快评
从发文精神来看,这是出于公共利益考量对“商标权”与“姓名权”的一定限制。“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不准用‘银行’起名”的规定首先是对银行公共属性的考量。中央银行之外,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是一门持牌生意,银行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银行”名号蕴含着某种信誉,在法币制度之下,这种信誉穿透到底就是国家信誉。 -
通信行程卡今日下线:三码退出使用后数据应尽快全部销毁丨快评
疫情三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健康码。小小二维码背后,是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每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甚至人脸、指纹等信息,每一次核酸检测的结果、每一次查询行程卡获得的位置信息、每一次出行扫场所码所记录的场所信息,大数据分析所获得的行踪轨迹,都被储存在了健康码系统里。而这些信息,有很多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敏感信息,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当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已实现,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当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使命结束,健康码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也应该彻底删除。 -
请问,该怎么称呼?丨人来人往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
诗人昌耀:怀着对美与善的盟誓
改革开放后,昌耀给自己设计了一张名片,姓名下方的职务职称栏,他打了一长串:“男子·百姓·行脚僧·诗人” “昌耀是唯一的,而且无从仿效——其精神世界,无人能够仿效;其生活状态,无人愿意仿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01:15
罗大佑的词,总能说中你的心事
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在混沌的思维里,罗大佑创造出了惟他独有的文字。他创造了对象含糊的叙事诗,歌词里总有一个抽象的,不具姓名的“你”。很多人在年少时听闻,如今常在里不眠夜回味,辗转反侧间发觉,自己好像和歌词里的“你”有了对话,道不清的心事总是被他说中了。 -
在健身房、网吧、公路上过“集体生活”:与陌生人一起隔离
Vivian下水不到10分钟,小区“只进不出”的封控措施就来了。随后的5天4夜,Vivian只得与健身房内三十多名顾客、近二十名工作人员一起度过。 有一次,核酸检测人员发现他们没有食物,便把车上的食物全部给了他们。刘进说,从那天开始他发现,求助检测人员其实很重要。此前他们吃了6天方便面。 沈星移很快收集了每个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基本信息、特殊需求。有人需要加班,有人需要带娃,有人需要上网课,有人习惯晚睡,那只留在健身房里的狗也需要狗粮。 解封回家后,这个因隔离建立的微信群更热闹了。很多人还是会想念这个健身房里发生的一切,Vivian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他们一起隔离时候的照片。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31日《南方周末》) -
那些年我们身强力壮
岁月流逝,我已记不起他们的姓名,也想不起他们来自哪里,但我不会忘记他们身上曾经释放出的原始力量,那种强韧的力量可以扛起生活中的任何艰辛与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