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困在手机里的乡村留守儿童 
    困在手机里的乡村留守儿童
    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青少年群体是手机成瘾问题的重灾区,尤其对留守儿童而言,已经到了濒临失控的地步。 《南方人物周刊》与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控更严格,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更轻。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狭窄通道上,短视频、手游为留守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现实里的道路变得更黯淡。一位从业43年的乡村教师感叹,“手机毁了一代农村的孩子。”与此同时,他也困惑,手机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智能产品之一,对封闭的缺乏引导的乡村孩子而言,究竟该如何与之相处?
    南方人物周刊 03-27 24评论
  • 海南13岁女孩遭霸凌还是打群架?反霸凌教育应对男女一视同仁丨快评
    其实在“校园霸凌”中,女生霸凌者是不可忽略的群体。这就启示我们,学校、家长与社区在进行反霸凌教育时,应该对男女一视同仁,既要教导他们不能霸凌别人,也要教导他们受到霸凌后如何救助,必须摆脱霸凌者为男性的刻板印象。
    南周快评 03-25 22评论
  • 高校查寝、强制自习、家校群打卡……别把大学生当孩子管
    大学历来被视为是个自由、开放、包容的地方,这才有了包括恋爱自由在内的业余生活自由……倘若学生想和同伴出个校门逛个街、看个电影,都要和家长、管理者报备,这种锻造人格的自由空间就被学校拆除了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自由谈 03-25 59评论
  • 北京体育中考改为合格考怎么看?认真看待择优与达标考试之辩丨快评
    不少媒体均报道过“健身房里的初中生”。他们的家长花钱让他们去健身房,用昂贵的学费(每小时几百元)延请私教给他们一对一辅导,就是为了让孩子争取尽可能高的体育中考分数。这种竞争,某种程度上比文化课上的竞争更残酷,因为小时单价要比文化课课外培训贵多了,家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小地方的学子没有这个财力或条件与家境好的孩子比拼请私教;他们如果上不起或没有条件上文化课课外培训,买几本课外辅导书花不了几个钱。
    南周快评 03-23 15评论
  • 老师让学生跑腿拿外卖被举报公权私用,是家长太矫情了吗丨来说说看
    来这里,亮出你的观点,马上送你上热评!
    第一争议 03-19 76评论
  • 家长在香港为入学塞红包被控罪:入乡问俗也问法,别输出潜规则丨快评
    一旦人们连在心理上都已经承认“潜规则”的适用性,那么作为“明规则”的法律在执行上势必更为窒碍难行:既然家长与校方都心安理得地执行“潜规则”,“明规则”就只有被束之高阁的份了。
    南周快评 03-18 30评论
  • 中华慈善总会回应“衡水桃城中学要求家长捐款”:正在核查
    社会 03-17
  •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家长别死命催逼子女成龙成凤
    人这一辈子,书本知识只是识见的一部分,课本只是书本知识极小的一部分。“纸上得来终觉浅”,大自然、社会化生存环境,是一个人更该投身其中领悟人生价值的地方。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乃至课本,让孩子被迫跟着大人的指挥棒唯以“刷题”为乐,使得其失去了和同龄人、外界交流的机会,青春变得暗淡无趣,不仅是一种残忍,更是一种“恶”。
    自由谈 03-17 44评论
  • 两会结束,这些声音留在这个春天里
    两会结束,这些声音留在这个春天里
    “我们在生命教育方面,是需要补课的一代家长,但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也需要补课。” “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
    时局 03-14
  • “大学家校群”太辣眼睛:孩子已成人,家长应放手
    当成年后的孩子走出家门,去往远方时,家庭所带给他们的“脐带”就应该切断了。他们应该自己学会处世,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学会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家长对他们的牵挂,是人之常情,但应该克制,而不是泛滥,以至于自作聪明、徒增笑料。
    自由谈 03-12 10评论
  • 短视频和游戏正在“绑架”留守儿童:武大副教授的五年乡村调研
    短视频和游戏正在“绑架”留守儿童:武大副教授的五年乡村调研
    意识到沉迷手机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21年,上网课半年到一年,很多学生已经不适应回到学校的线下学习了。有些班主任反映,厌学比例急剧增加。 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67.3%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其中21.3%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事态已十分严重。 在湖北省阳新县一所初中,2020年秋季开学之后,学校聘请军校出来的学生、退伍军人组成“教官团队”,参与手机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大约每年50万元,生均100元。 互联网是社会里能够填平城乡鸿沟、阶层鸿沟的产品,我们要把优质的学习资料输送到最偏远的地方去。但如何发挥放大手机的正面效应,迄今为止我没看到成功的。
    社会 03-09 21评论
  • 来自中小学的代表委员:无论城乡,他们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来自中小学的代表委员:无论城乡,他们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年龄分布上,以60后和70后为主。其中仅有一名80后校长,就是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 家长重视程度不够,而那时中小学普遍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窦延丽深知,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需要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光说教不行”。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1199.2万,过去十年减幅达到47.20%。
    教育 02-26 5评论
  • 03 深港跨境学童再通关.jpg
    深港跨境学童再通关:父母老师接力,弥补疫情三年
    恢复通关前夕的调查显示,三年网课生活对跨境学童影响深远,家长普遍担忧子女学习进度落后(71%)及社交能力不足(54%)。 返校日被徐子聪称作“网友奔现的日子”,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家校园。过去三年他一直在家上网课,体重从七十几斤变成将近110斤,眼睛也近视了。 凤一小学校长朱伟林成了微信群里的“活跃分子”,“有时候在校园里看到很漂亮的黄昏,我也拍照分享,希望跨境生能对学校保持亲切感。” 一些香港学校在深圳租了房间,让跨境生们集中穿校服上网课,“仪式感很重要”。各科老师拍视频,就像游戏中的NPC,与学生隔空对话。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社会 02-16 2评论
  • 被取消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尴尬与困境 议教
    被取消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尴尬与困境丨议教
    杭州不是取消综合素质评价,而是把综合素质评价从录取时的关键变量,变成前置及格条件,即没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则没有资格参加后续招生录取。 最近十年来,教育相关部门不断缩减各种加分项目,截至目前绝大部分都废止了,仅剩军烈属等极少项目。 综合素质评价往往需要很多“防伪”手段:参加了某某活动,那就必须上传照片、视频,甚至第三方出具证明。同时,我们知道一些家长有很强大的能力,于是就把这些评价日常化、过程化,以尽量增加作假难度。
    教育 02-15 14评论
  • 家长抗议《水浒传》荼毒青少年:人总要长大,禁读不如善读丨快评
    昔日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其实足以回答这位浙江家长的疑虑:“吾每见今世之父兄,类不许其子弟读一切书,亦未尝引之见于一切大人先生,此皆大错。夫儿子十岁,神智生矣,不纵其读一切书,且有他好,又不使之列于大人先生之间,是驱之与婢仆为伍也。”也就是说,你限制孩子读书,又不让他接触现实社会,那么“无菌环境”里出来的孩子,恐怕更难成材。与其禁读《水浒》,不如“但能善读《水浒》,而已为其人绰绰有余也”。
    南周快评 02-13 50评论
  • 孩子希望家长能看到自己的痛苦
    孩子希望家长能看到自己的痛苦
    南方人物周刊 02-05 11评论
  • 春节鄂东F村社会学群描:代际冲突背后是现代化对乡村的冲击
    一些孩子在读书方面能力有限,不喜读书,但依然被父母要求上高中、考大学,在家长的眼里,这几乎是农村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通道。殊不知,这条路实则违背了这部分孩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这样的境况,无疑对提高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乡村职业培训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平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迫切要求。 年轻人不应只顾赚钱,回家就做甩手掌柜,而应该主动学习各种家乡习俗,深谙诸家事的操办过程与套路,逐步从老人那里承接起当家作主的话事权,这是家庭责任与义务传承的过程。
    自由谈 02-03 10评论
  • 不提任何分数的期末成绩报告单,你见过吗?
    期末成绩报告单字数不多,里面学生、家长与老师的寥寥数语,清晰展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优点与个人特点,凸显了学生的希望、家长的盼望与老师的期望。 
    hi,南周 01-31 16评论
  • 家长炮轰《中国奇谭》不足为训:动画与孩子都应有自由生长的空间丨快评
    诸如“家长抗议影视作品”“家长抗议游戏”的新闻事件,近年来在国内屡有上演,核心逻辑无非是,这些文化产品容易让孩子沉迷、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简直有害无益,隐藏的观点则是“应该管管了”,说白了就是希冀公权力出手限制乃至封杀它们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南周快评 01-19 40评论
  • 为什么全网都在羡慕荷兰巨人国?
    身高崇拜成为主流趋势,“恐矮心理”相应出现,为了能够再长高一点,无数人愿意献祭金钱,掏出时间,做百般尝试,焦虑催生内卷,内卷带来暴利。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身高羞耻”是怎么回事。
    南周知道 01-17 7评论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