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客·有点文化丨朱琺聊卡尔维诺:通过“祖先三部曲,检点我们文学的来处”
-
播客·社会人丨为老人办时装秀开演唱会,90后建“自己想住”的养老院
她们不希望人老以后,便被养老院里的一堵围墙所限,于是提出“无龄化养老”概念,让老年人体验年轻人的活动,也让年轻人感受慢下来的生活。 -
播客·有点文化丨谭楷聊熊猫:大熊猫是拒绝包办婚姻的
-
播客·有点文化丨马伯庸谈历史的读法:好奇心才是最关键的
-
随机波动:在风浪世界里联结,抛出声音的锚丨2022魅力人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万人围观“心理咨询”:谁会在直播间敞开心扉?
咨询师走入来访者的内心需要经历很多次深入交谈,但“在不稳定的直播间里,弹幕可能会影响来访者的下一句话”。月之常向观众强调,连麦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 在“Lacan心理”公众号创始人看来,很多网红咨询师热衷于“一位来访者遭受了怎样的苦难,在我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故事套路,将直播作为营销宣传和获客手段。 心理咨询师和情感主播常被混为一谈。平台方也提醒了尹绍雅,认为他们分析家庭、婚姻案例的短视频是在打擦边球。“但只有这种形式老百姓才能听懂。” -
播客流行时: “一个播客的潜在观众是整个世界”
“播客是一种深度亲密媒介,它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缓慢地构建故事,形成感性的氛围。” “收听传统广播时我们是被动收听我们可能想听的节目,而播客则是我们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以何种方式让其他人也有机会收听。” -
播客故事:一场声音的风暴
你知道什么媒介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吗?不是Twitter, 也不是LinkedIn, 更不是Tinder 之类的关乎本能的软件。 答案是播客。 播客是什么?冷冰冰的定义将它称作一种数字媒体。藉由它, 一系列的音频、在线电台以及文字能以列表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但在播客世界里, 讲者与听众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它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听众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了对讲者所在世界以及经历的认知,并产生了参与其中的感觉。 人们永远需要背景声。开车、做家务、挤地铁、购物…… 而今,大多数美国人每天花大约4 个小时来消费音频。中国的数字没有如此惊人, 但趋势已经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