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经济”起舞:山东实在是太全面了
山东的产业经济曾被称为“大象经济”。但是,一片繁茂的森林除了大象之外,还应该有狮子、老虎、羚羊、野马、鼹鼠、蚂蚁。这是自然界的生态圈理论,也是城市产业生态的原理。 现在的山东对比曾经的山东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山东的“大象”正在“减重”“转型”“升级”,并且诞生了许多成功案例。二是山东的“狮子、羚羊、蚂蚁”等企业正在成长,和大象一同构建起了稳健的产业生态。 -
新加坡规划秘诀,“大国也可借鉴自然城市理念”
新加坡制定城市规划时,往往着眼于未来3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预见30年后技术、工业、经济等发展变化,从而明确新加坡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通过这些限制措施,新加坡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公共住房资源,确保组屋能够真正服务于有需要的家庭,避免资源被不必要占用。 现在新加坡提出从人造的“花园城市”变为“森林或自然中的城市”,走向更人性化的设计。 -
刀郎线上演唱会的流量密码,是生活与身份
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线上演唱会的成功还证明一点,在内地流行音乐的赛道上,大众市场仍然是足够宽阔的。特别在城市以外,高山大川,草原森林,偏僻乡野,盆地村寨,有民歌山歌的肥沃土壤,那里是更多人的身份来源。 -
狩猎文明的失落与挣扎:为时代力量留影
雨果回到了森林,把城市里的滑板、山地自行车、短视频也带回了森林。Rap连结着雨果在城市里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故乡里丢不掉的人生底色,同时,也是年轻的鄂温克人在两种文明之间寻找到的平衡。 年轻的猎人不可能再学会用枪,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他们必须为自己找到传统与现代自洽的生存方式。 -
50万浣熊“入侵”欧洲,“生态害兽”泛滥难解
当第一只北美浣熊踏上欧洲大陆时,商人们盘算着有利可图的皮毛生意。九十多年后,浣熊家族在森林、城市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生物入侵问题迫在眉睫。 自2016年起,浣熊就被列入《欧盟关切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这意味着在整个欧洲联盟范围内,不允许关于浣熊的进口、繁殖、运输、商业化或有意把它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近年来,欧洲大陆浣熊数量估计超过50万只。除了比利时之外,在许多欧洲国家,这种动物也都成为令当局头疼的外来入侵物种。 治理入侵物种泛滥成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
拍雪豹的牧民摄影师,在镜头里重新认识家乡
次丁、达杰、更求曲朋——三位藏族牧民摄影师在雪豹纪录片中贡献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牧民熟悉家乡的地形和气候,在高原如履平地,还有锐利的“鹰眼”,有什么人比他们更适合拍摄雪豹呢? 牧民的摄影作品走出了家乡,到大城市办了影展,还获得了奖项。更多人加入了,当地共有四十多位牧民拿起了相机,摄影在昂赛变得时髦。奚志农发现,“之前挖虫草赚到钱后,牧民们想买排量更大的摩托车,如今变成了相机和镜头”。达杰的女儿康卓甚至在7岁就拍到了雪豹,成为最年轻的雪豹摄影师。 三江源的雪豹引人关注,它们像雨伞一样,保护它们也庇护着藏狐、兔狲、藏棕熊、鼠兔、斑头雁等邻居们,因为所有生命共同享有这里的雪山、蓝天、河流、峡谷、森林、高山草甸等栖息地。电影里也有这些动物的身影,所以电影起名为“雪豹和她的朋友们”。 -
穷游不是田园牧歌:“旅游特种兵”别忽视来自自然与人的风险丨快评
文化界与媒体人喜欢将一些偏远异域包装为尽善尽美的田园牧歌之地,在“饱受城市森林格子间禁锢”的青年人中引发了类似“寻找精神家园”“净化心灵”的共鸣,“说走就走”“独自旅行”成为全球性的风尚。然而事实证明,文青追捧的各种“异域”在文明程度上的落后往往比现代化程度的落后更甚,种种心理落差与风险损失也是由此而来。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 -
4月15日起全国进入防火期,针对偏远林区实施跨省机动驻防
“林下可燃物载量越来越多,林区基础建设速度与越来越高的森林覆盖率还不相适应,地方专业队老龄化等问题依然突出。” 林草环城、林城互嵌现象更为普遍。2020年来,全国663个设市城市中,已建成森林城市194个,还有441个正在推进;林牧区日益增多的建设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民众进山入林旅游,由过去“打卡式”逐步变为现在“沉浸式”,也加大了野外用火管控难度。 -
兰海亮:见证航空应急救援事业起步
“以往我们单纯承担森林灭火任务,转制后还要飞江河湖泊、高山峡谷和城市大厦等区域。” -
龚琳娜: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
“当我唱歌可以在高山上、可以在森林里,每天听着鸟儿的声音、每天在我面前跑的都是小松鼠的时候,唱歌声音的干净度纯度、完全不一样。这种东西是在大城市里感知不到的,在大城市里,声音会务实很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