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的花园丨记者过年
-
抢新冠药、说服父辈:老人阳了之后,年轻人的焦虑冬季
“好点了”是老人们的口头禅,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愿劳烦孙辈。一位患癌的老太太瞒了孙女八天,才淡淡地说“我应该也是感染了”。 爷爷的病灶基本控制住了,但杨奕并不肯定,哪些药物真正起了作用。“晚上真的睡不着,你不知道你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卡戎为奶奶找到一盒Paxlovid,但小叔叔怀疑是医院骗钱手段。孙辈在大家族里的话语权有限,他最终将来之不易的药物转赠朋友。 -
“镜头对准爷爷奶奶”,年轻人隔屏守望故乡
确诊感染新冠的外公外婆需要转运至方舱医院。在监控画面里,朱祎祎看见他们手足无措,马上喊话,嘱咐他们带好充电线、常用药,放好狗粮。 蔡耀因此前不知道,单调和无聊是奶奶生活的主调。她翻看监控回放,看见奶奶一个人在院子里的龙眼树下,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一动不动。 当镜头被安装在高处,年轻人以全新的角度看长辈——俯瞰着老人满头的白发,颤颤巍巍的、矮小的身体,苍老,甚至是落魄。 家人想给葛小姐外公装监控,外公扭捏着不肯答应。他害怕装了监控之后就会“被观看”,家里就得收拾,生活就“不松弛”。 -
奶奶做网红:当银发、皱纹与时尚碰撞
短视频正在成为展示,甚至引领中国“奶奶”“爷爷”全新形象的绝佳舞台。 中老年人追求“悦己”的消费趋势日趋明显。这些90后的年轻创业者正通过互联网的触角,抵达一批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有钱又有闲的”中老年人群体。 “希望为中国老人缔造一种全新形象与理念——人生无论到了怎样的年纪,都应该有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拥抱爱的勇气。”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 -
烈士后代李祖芳:“红军的一天”助脱贫丨我这十年
面对大学生,李祖芳会讲红军在坝上村吃红米饭南瓜汤的故事。面对干部,李祖芳往往讲爷爷李筱甫任“红军大管家”期间秉公处事的故事。 井冈山成了“精准扶贫”战略启动后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 -
专访彭湃孙女彭伊娜: “我慢慢发现,爷爷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个最不需要革命的人,最后成了农民运动大王。如果不走近看,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富家子弟会放弃好端端的生活,选择革命这条路。” “我感到比较欣慰的是,当政协委员那些年,我没有为小群体的利益去提提案,我都是从整个社会、大众利益的角度去提的。”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
红色地标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一个苗寨的振兴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是湖南省内第一批。脱贫之后,十八洞村的发展方向率先转向乡村振兴,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八年来,见证十八洞村变化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2013年后,十八洞村陆续走出二十多名大学生。2021年村两委换届,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80%。 1996年出生的施林娇,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疫情过后,她决定留在村里,陪伴爷爷的同时,继续探索短视频和直播。她看重的是这个村庄的发展机遇。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