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打牌风”“吃喝风”,多省召开教育警示会|时政周报
“70后”卢东亮获任山西省代省长。 20个城市拟入选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 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 2014—2024年,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一周时政新闻(2025年5月31日—6月6日) -
百克生物姜春来:保持专注,把握趋势,竞速突围
2023年,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发生产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获批上市,实现带状疱疹疫苗领域国产零的突破。作为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为大众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有力武器。 “从立项到上市,整整走过了十一年。”少有人知的是,百克生物生产的流感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产品,都是姜春来亲自带队研发。 -
警惕呼吸道疾病反季流行,疾控专家详解防控策略
“麻疹曾是全球极力推动消除的疾病,新冠疫情后,全球消除麻疹进程放缓,已经消除麻疹的部分国家出现麻疹局部聚集或暴发流行。” 曾玫注意到,现在许多非儿科医院几乎不做百日咳检测,监测报告中成人和青少年病例被严重漏报,“需要加强对成人和青少年的百日咳监测,探索全生命周期的百日咳免疫策略”。 既非疫苗,也非药品,作为预防性生物制品的RSV单抗落地应用面临难题——由什么部门管理、是否需要处方、在哪里开放接种? -
30分钟接种圈+疫苗处方!广东十项便民服务破解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
145%:关税战波及药品,产业链恐生变
“幸好之前在中国产品库存还很多,短时间内供应和销售不受关税的影响,还能再观望一下事态如何发展,现在政策眼花缭乱,太疯狂了。”一家在华业务较大的美国药企坦言。 “关税可能推高全球药价,导致贫困患者无法获得治疗。”一位医药分析师担忧,未来如果出现大流行病,关税壁垒可能拖慢疫苗研发、生产和分发速度,中美双方可能在传染病监测和救治等领域减少合作,削弱全球应对能力。 -
中国疫苗扩容,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自2008年以来,中国尚未在国家免疫规划中引入任何新疫苗。自费疫苗的低接种率和不公平问题,引发了社会对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的普遍关切。 -
全国人大代表雷杰:成人打疫苗,需创新支付方式
我们也应该研究一些政策补偿机制。比如,既然疫苗接种节约了医保经费,那么医保经费能否通过政策转移给中老年人接种疫苗?部分地方已有尝试。 健康中国发展到现在,我们不仅仅要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健康促进”,区别在于“促进”有干预措施,有些健康行为我们不通过干预也许得不到好的效果。 -
妈妈主动打流感疫苗了 | 记者过年
妈妈算了一笔账,2023年接种流感疫苗花160元,2024年只花120元,如果真得了流感,达菲、速福达的价格远超这个数,何况还要自己受罪。这道数学题像是她在菜市场砍价,风险概率换算成了冬瓜与白菜的差价。 流感疫苗有点像每年都要从头开始的长跑。第二年能不能接着去打疫苗,第一年的情况很重要。流感疫苗的保护率有限,大概只有50%,所以我一直避免跟妈妈说“打了疫苗就能不得流感了”这种话,担心万一这年得了流感,第二年就不想接种疫苗了。 -
明星HPV疫苗暂停供应?默沙东回应:库存充足,仅暂停上新
佳达修HPV疫苗是默沙东的明星产品,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不理想,整体渠道库存高于预期,此次“仅暂停上新疫苗和新的批签发,以此加速解决库存高企的问题”。 智飞生物作为默沙东HPV疫苗的代理方,业界有评论指出默沙东摁下暂停键,将大大降低智飞生物的库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