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桂芳”:97年出生的村支书走红网络后
在短视频平台,她是拥有46万粉丝的“97村长小芳”。作为一个没什么产业和资源的村子,来自张桂芳的关注度,是三家村迄今“最明显的竞争力”。 实际上,当时接到村里打出的电话、希望对方能回村担任村支书的,不只张桂芳一个人,这与鹤壁市山城区实施的“头雁回归”计划有关。 “村支书就是一份职业,不要赋予自己那么强的使命感。但你慢慢的在这个岗位上做久了,还是会找到一种希望家乡变得越来越好的使命感”。 -
带货主播陷合同诈骗疑云:平台不应纵容“呼疯唤愚”式走红丨快评
葛亮的发家史与网红经历,再次显示了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下沉市场”的庞大规模与惊人力量。这个赛道或者生态位,也总会有葛亮般的有心之人前来占据。然而,其道德伦理上的争议与涉嫌违法犯罪的风险也同时存在。因此,平台方理应加强监管,明确“直播带货”中各个民事主体的权责,切实保护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带货主播也应知进退,不能再如此“审丑无下限”下去了。 -
“微商教母”复出短视频时代:“流量就是人,人就是财富”
从官司中脱身,让代理们对张庭夫妇的信任有增无减。“暂时离开的代理,大哥希望你们回家,给予你们就业创业的天堂。” TST指导代理们要先玩短视频,然后做买卖。“粉丝圈是扩大引流的战场,朋友圈是创造财富的王国,两大渠道运用好,生意就能生生不息。” 由微信朋友圈拓展到短视频平台,TST模式的核心仍然是拉人头、分等级、高返利,以及团队计酬的“微商体系”。 -
戴锦华:无尽削弱后,电影仍然是最具公众性的艺术形态
“电影仍然是最全面地去触碰和覆盖今天世界当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主流的和非主流的,被凸显的和被遮盖的。别告诉我说抖音、快手上什么都有。我们有他们短视频平台上没有的,但是能被看到吗?” 一经剧透就不能再看的电影,基本不值得再看第二遍,所以也不存在反复观看的问题。 -
“算计”和“计算”:2023年几场“控脑”战怎么打的?
借助互联网,作战双方能够广泛快速实现对手认知数据采集和认知态势感知,为分析对手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情感、舆论立场等提供支撑。而据此设计符合对手思维习惯和感知风格的信息“弹药”,是提升认知域杀伤效果的关键。 俄乌冲突中,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深度伪造虚假短视频广泛传播于社交平台,而针对国家元首的深度伪造行为,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认知战方式。 智能传播能全维全时全域塑造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使舆论引导、观念塑造和行为导控变得更加便捷,日益成为“控脑武器”,并逐步发展出一整套认知操纵的实践手法。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
01:30
今年的情人节为何静悄悄?
不少人发现,今年的情人节几乎没有一点水花,既难见商家推广促销,也少见朋友圈晒礼物。 有人说,今年情人节恰逢春节,大家心思都在过年上。不过两者重叠的概率一直很高。今年的情人节静悄悄其实另有原因。 一些迹象在去年七夕就有显现。当时有个热门话题:“舔狗经济崩盘”。短视频平台上,多个“教男生买礼物”的视频下,一边倒的在吐槽,还有人直接开骂。 这样的心态和转变背后,是中国婚恋关系中长期的不对等性,这让在男女平等观念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满。毕竟大家是在物质丰裕中成长起来的世代,“谁不是家中的宝宝,谁是天生的舔狗”。 -
“王家卫疯狂抽帧,李安疯狂补帧”,说的是什么?
《繁花》热播后仍有余温。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模仿《繁花》影像的网友自创短片,都标榜自己用“抽帧”技法拍出了王家卫风格。这其实是以讹传讹。 降格加印和慢门拍摄;只有一个机位拍摄;大面积暗影;慢动作,大广角;旁白加字幕卡串联故事线……这一套组合拳,才系统地构成了王氏风格。 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但王家卫的技术却有密码。 我们来细细拆解。 -
老人演恶婆婆月赚4万,恶婆婆成了流量密码?
如今,微短剧在短视频平台方兴未艾,一些以“恶婆婆”为主题的微短剧,是电视剧时代“恶婆婆”的浓缩和放大,只要观众的情绪被成功挑起,就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恶婆婆”短视频为何走红。 -
“抗癌神医”的网络舆论战
侯元祥儿媳李建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审判决后,侯元祥想利用网络喊冤,当时曾要她家孩子的照片,她担心孩子会受影响,就没给。 吴鹏飞在多个平台上连续发布题为《民间中医冤案》的短视频,如今已经播到第101集,吴鹏飞称侯元祥是“中医治癌第一人”,有“独门医术”和“惊世疗效”,“堪称一位国宝”,“身上的每根汗毛都是金子”。 “(侯元祥假药案)等于把所有民间中医都团结起来了。”侯元祥假药案二审裁定发回重审后,侯元祥的支持者们一片欢腾,纷纷在网上发布“喜讯”。 -
大凉山11网红被捕:虚假助农的流量骗局
三农的剧本变相迎合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算法。 利用虚假人设吸引到粉丝后,上述公司会开设网店和直播带货,打着“助农”“优质原生态”等旗号,从外地食品公司低价购入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