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福建看游神,总忍不住拜一拜
这是人与祖先、神明的故事,也是人与人的故事。民居、宗祠、宫庙在闽地交融,宗祠是封闭的、排它的,宫庙却是开放的、协调的。神事与乡村俗事相结合,显现的是人的澎湃生命力和人心的凝聚。在福建,游神是一门关于“活着”的艺术。 -
快评|财政局门口燃香点烛求发财,国人祈福为何花样百出?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系统性的宗教信仰,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中国人拜各种神。或者说,恰恰是因为没有系统性的宗教信仰,才让更多“神明”可以得到中国人的膜拜。 -
子夜时分 相信天一定会亮——专访小说《花冠病毒》作者毕淑敏
“沼泽处,你的心智要成为纤夫。精神明朗坚定,情绪安稳平和,助家国渡过危厄” -
一个大学老师对12种好书的由衷感激
藐予小子,至今学无所成,写自己的书单实在心生惭愧,倒不如说是向我书架上的神明致敬才确切。 -
一部萨满文学典范与一个文学奖的诞生
台风山竹刚刚席卷香港,刘庆到此地领取红楼梦奖,他讲起自己小说里的盗火女神,“东北人身处寒冷之处,对火的渴望成就了这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火神崇拜。富有牺牲精神的神明正是通过萨满的演绎穿透着人心” -
我书架上的神明
《史记》是我第一部“根底”书,冥冥中若有神意。我在12岁和13岁之间,非常渴望杀时间的大部头书。当时(上世纪80年代中叶)不存在网络,我似乎懵懵懂懂地以为中学生的生活状态是永恒的。我没有足够的钱买足够的书,填满用不完的无聊时间。因此书越难读,耗费时间越多;对我来说就越好。 -
我的神明书架
在我,是详尽阅读所有相关存世文献,理解每部书的作者、成书、留存、价值后,可以在学术研究中运用自如,有早晚真伪完残的区分,但不厚此薄彼。这是专业学者与业余阅读者不同的地方。当然,也有如神明般守护我的书架。 -
【《随笔》精选】神明和好人
如果一个时代盛行官腔、谎言、水话、黄段子、空头支票,那么很难想象这个社会的道德指数不跌破冰点。语言腐败源于体制性腐败,反过来对道德造成看不见的损害。当小学生懂得给老师送礼的重要性,并在作文中通篇说谎,谁能指望他们长大后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
我书架上的神明
《中国哲学史》既对我有深刻影响,也是我现在还会读的书。另外两本对我有类似影响的书,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最后,单子里还要列上《论语》与《理想国》。 -
久米町:冲绳的中国印迹
久米村现在还有孔庙,每年还举办祭孔大典。同一个院落里,还供奉中国民间道教最高神明的天尊、中国沿海一带信奉的妈祖和关帝像。在升学阶段,来孔庙朝拜的当地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