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家子弟,路在何方
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关键。在教育制度层面,当下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化尤为重要。在社会制度层面,需要持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改革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公共支持体系。 -
记者手记 | 农家子弟的故事被讲了一万遍之后
最近的《脱口秀大会》里,选手鸟鸟说了一个段子,“普通人都太低调了,不发自拍造成了幸存者偏差,使得网上都是美女的照片。”关于农家子弟的境遇,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说了一万遍的议题中,关于应试教育的利弊和辩证性未曾有过足够彻底而深刻的讨论。作为苦读的胜者,程猛保持了克制而立体的思考。 -
对话教育学者程猛:农家子弟的苦读很能理解,但需要被改变
这些农家子弟的苦痛,不只是他们的,也是他们父母辈的。更关键的是,它是改革开放之后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城乡差异在个体内心世界的投影。 打工诗人许立志和我差不多同年出生,命运却不同,这真的是我们付出努力多少造成的结果吗?好像并不是。 如果读书读到不同阶段的人,只要勤劳,都能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获得认可和向上发展的通道,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比较有活力。 很多家长都很困惑,以前自己缺衣少食也能学好,现在什么(苦活)都不让孩子干,怎么会学不好?生长环境变了,学习动力也不同了。 -
“读书的料”:农家子弟离开乡村之后
“它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它是一个农家子弟负重前行、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困惑挣扎的故事。” 四十多年来,传统应试教育一直处在舆论批判的中心,却又贯穿寒门学子求学始终。 随着这项研究的传播,背景相似的农家子弟慢慢靠拢,他们给程猛写信,在网站写下书评,建起豆瓣小组,彼此倾诉、共情、疗愈。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1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