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规仍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基础的要求——8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8月,企业贩卖客户信息、哄抬药价等事件引发社会热烈讨论。企业知法犯法,多次违规,不仅暴露了责任管理漏洞,更应从根源上警惕责任意识的缺失。 -
大股东违规减持被重罚:股市不能成为“韭菜收割机”丨快评
资本市场要真正成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双赢的市场,避免上市成为大股东、实控人割韭菜的途径,让大股东、实控人更难从股市圈钱、变现。 -
揭示问题与整改同样重要:28省份审计报告中的财政难题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其中包括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审计报告中写到,“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也有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 专项债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参与审批的政府部门多达二十多个。如果有一个部门不同意,项目就不能开工建设。即使专项债资金到位,也没办法使用,容易造成闲置。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
上海审计报告:违规使用21亿元土地补偿费,消费券出现乱象
10家村镇银行中,500万元以上贷款合同金额占比较高,贷款投向个人住房贷款比例高,偏离了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 12个镇未按规定将村级土地补偿费拨付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86亿元资金被镇级单位长期无偿使用。 1家国有企业跨区域开展房地产收购处置业务,涉及金额17.36亿元,存在资金回收风险。 -
重庆审计:6家失信企业获得财政补助,177所学校挪用义务教育资金
4个区县隐匿结转结余5.9亿元。 1.04亿元财政资金到位后,13支创业种子基金三年内未实际投入项目。 8个区县的177所学校,违规将生均公用经费、培训经费等3307.76万元资金,用于日常运行等支出。 -
司机担心因避让特种车而违章:不能让行善成本高于违规成本
大多数人都抱有行善意愿,但行善成本远高于违规成本,会导致人们逆向选择。 -
内蒙古审计:挪用义务教育经费2.65亿元,18名公职人员入股银行
42个旗县9.91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滞留,致使改善办学条件等项目无法实施或不能按期完成。21个旗县挪用义务教育经费2.65亿元,用于弥补其他项目资金缺口。 9家金融机构虚增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10.33亿元。 某县卫健委、公安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干部6人,以及12名公职人员违规入股2家农村商业银行,共计320.36万元。 -
湘雅三院呼吸科主任遭九人举报:当借助医疗反腐的东风彻底查清真相丨快评
从举报信反映的情况来看,宛如“宫斗”的科室复杂关系,可能既是她空降的原因,也是她空降以后面临的局面。因此,联合调查组有必要细致深入地调查,举报信中对孟婕的指控是否有或有哪些确实涉嫌违法违规甚至是犯罪行为,是否有或有哪些只是科室主任正常履职却因为动了既得利益格局而遭遇反噬。总之,如果她是清白的,就应该还她清白;如果她有问题,就客观暴露呈现这些问题。 -
四川审计报告:22亿元药械采购没有合同,两个县无依据收费2.51亿元
有的医院违规自行指定药械供应商采购药品耗材,共计3.09亿元;执行过期合同、未签订合同等采购药械,涉及21.74亿元。 1家金融企业未按监管规定,一年内连续向同一集团投资3个共计5.3亿元的信托项目,其中2个项目、4.8亿元成为不良资产。 在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上,跟踪审计416个项目,涉及资金182.8亿元,发现240个震后重建项目出问题。 -
半年罚没金额14亿,三家银行“包揽”前三丨金融合规榜
2023年上半年十大罚单均来自银行。贷款违规成为银行受罚的重灾区。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弄虚作假是机构和个人受罚的主因。 农村商业银行被罚机构数量直逼国有银行,成为一个突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