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考30年,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报名人数从2020年的143.7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303.3万人。报录比也从2020年的59.5:1,上升到2024年的77:1。 在2025年度的招聘工作中,定向选调只面向部分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常规选调也仅面向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
选调教师三孩可加分:机构该优待育有多孩的员工吗?丨快评
如果民营企业愿意优先招录育有多子女的求职者,应该大事褒扬与鼓励才对。员工生育孩子,有利于自己的家庭,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但大概率不会给所在的企业带来实际利益。企业愿意这样做,往往因为老板有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 -
选调生“恶语相向”分配地:凸显当前公招“所招非人”问题 | 快评
公职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唯有真正在社会中锤炼过,在民营企业、竞争性行业从事过“生产性努力”,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方式,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这起不大不小的“选调生地域攻击事件”除反映了当下就业市场的形势变动之外,也凸显了公招“所招非人”的问题。 -
当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决定离开县城
孟启平后来得知,和自己同批通过面试的五人,无一例外,都是硕士研究生,其中一人也有海外留学背景,两人被一起分到县文广体旅局,“刷新了该局历史上的职工最高学历”。 作为人才引进的招聘方,王蒙并不否认,县城对人才的承载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般足够。曾有一名博士通过选调方式考入她所在的市区,但因为“干的是非常基础的工作”,与其预期不符,最终没能留住。 “县城一方面需要人才去建设它,但人才真的来了以后,好像很多时候也发挥不了该发挥的作用。” -
社会总要“毒打”每一个准社会人丨记者手记
“现在的年轻人家里条件都不错,不愁吃喝,工作的选择又很多。对于他们来说,东家不打打西家,对吧?” 同一场双选会的洗手间里,我还见到了一位脸上带着稚气的年轻HR。她还在哺乳期,小声地让我帮忙把厕所外门掩上。我为其拼命程度暗暗吃惊。 很难说清楚,围上来的人群,究竟是被桌上的数本《广东选调生笔试真题》吸引还是被机构本身吸引。 -
打破出身论?上海民办高校毕业生可报考选调生
民办高校被包含在第三类“29所本市高校”之中,共7所,分别为上海杉达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兴伟学院、上海立达学院。 截至2023年9月,明确表示招收国(境)外高校毕业生的省份共有10个。大部分省份界定的学校范围,是以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为准,并要求考生具有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 “之所以纳入民办高校,除了对本市高校倾向照顾以外,最主要是不以学校出身来判断英雄。”一位接近上海市委组织部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
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降5年:二三线引才力度大,部分90后放弃“北漂”“南下”
流动人口减少背后,还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书的学生们,正在积极争夺相对更偏远地区的公务员选调生名额。 -
名校生挺进体制内
在他看来,到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赶不上趟了,很少再有工作三五年就财务自由这样性感的财富故事,相反,一些大型企业35岁之后被裁员的传说,越来越吓唬到大家。” 那时也有一些不太发达的省份到学校招选调生,报名人数常常很少,为了避免尴尬,李斌还要鼓励一些学生干部报名。现在形势反过来了。 “这么多高材生愿意来,还是可以体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
假如清北生都去考公务员,你会说什么?
假如这些清北学生都去参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或者各省的选调生考试,或者去申请世界五百强的职位,一定也有不少人说:看看,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之所以引发这些争论,究其原因,不过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学历歧视”和“职业歧视”。 -
“我考了八次公务员才上。你有故事吗?”
向博从小到大习惯被安排,父亲说,快回来吧,我再养你一年,考个公务员。于是向博辞职了,拒绝一切人际交往,埋头继续第五次公务员考试。从大四上学期开始,他跑遍湘、黔、川、渝四个省市,考了一整年公务员:两次国考、三次省考,还有选调生、法院检察院、司法干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