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月薪赛过本科生 碧桂园职教扶贫创新路

一个月前,21岁的李家欣从广州飞赴马来西亚新山,准备入职碧桂园集团首个海外高星级酒店物业——马来西亚森林城市凤凰酒店。这位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走出来的广西姑娘,一毕业就当上了海外高档海景酒店的西餐主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李家欣和她曾经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比其他孩子更加的坚强,也更加的努力。”

全新的海外征途,始于三年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一次结缘。彼时,李家欣成为了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290名学生中的一员。这里的学生,全都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家庭,经历了三年的成长和学习,如今他们已学有所成,掌握了足以使他们摆脱贫困帽子的技能。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月薪3873元,超过广东省2016年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逾六成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比本科生高1109元,其中,11人月薪突破万元,李嘉欣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7月1日,290名毕业生在碧桂园职业学院礼堂走上毕业典礼的舞台,他们从这里再一次出发,即将奔赴人生新的战场。

读大专的贫困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优质资源,免费上学

2014年的夏天,高考结束后,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的李家欣却因家境拮据而交不起学费。

出生于广西大山里的李家欣,从小就生活在特别贫困的山村里。“到十几岁,我都没见过汉堡包、没吃过蛋糕。”李家欣说,直到十几岁时,一位“贵人”来到学校进行定点帮扶,让包括李家欣在内的一批学生一起来到了广州。那是李家欣第一次看到飞机、坐上地铁、去动物园、吃麦当劳。

几年后,高中毕业的李家欣决定放弃读书的机会,外出打工挣钱。即便家里人为了她上大学的希望而四处奔走借钱,可她学费的窟窿还是填补不上。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每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就当李家欣已经下定决心放弃大学录取,准备找到企业外出打工时,她和家人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碧桂园职业学院的招生信息。“免费”二字,让李家欣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彼时,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力主创办了这所学院。学院由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出资4.5亿元创办,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全免费”的培养方针。在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宣传中,李家欣发现,除了全额资助学费、教材费、食宿费、服装费、床上用品费、学习用品费等,碧桂园还会补助每一位学子的寒暑假探亲往返路费。

慈善性质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最终,李家欣顺利来到了广东清远,进入了碧桂园职业学院,成为了这里第一批学生的一员。首届学生共有290人,基本上来自于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省的贫困地区,并被分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四个专业。碧桂园职业学院推行三段式教学,在前三个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第4学期进行岗位分流并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第5-6个学期则让所有学生进行企业实践,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2014年9月,李家欣进入碧桂园职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学习生涯。碧桂园职业学院给李家欣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严格”。

“在学院里,我们每天天没亮就会起床跑步训练,每天将宿舍收拾的干干净净。”据李家欣的一位同学回忆,在本科学校就读的高中同学还在沉睡时,碧桂园的学生们已经整齐地站到了操场上。碧桂园职业学院对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6:15分起床叠好“豆腐块”并整理内务,随后全体学生集合出操训练半个小时,这些都是业已形成规范的流程。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也是军事体育课。

曾有一段时间,李家欣的耳边甚至会出现幻听,总能听到教官的吹哨声。不过,在李家欣的心目中,军事化管理给她带来了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上的提升,这也能让同学们养成极高的自律意识,进而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事实上,“宽严相济”才是这里的“主旋律”。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被推广的导师制教育模式,被碧桂园职业学院复制了过来。据2017届毕业生张飞腾回忆,学院每一名老师会成为10名学生的导师,从入学第一天起,这些“导师”就成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家长”,“就像家人一样,从思想上开导,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

除了平时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学院还为同学们创造出了大把的实践机会。李家欣在大一期间就曾外出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学习结束后参加技能竞赛。李家欣曾被学院选中参加了广东省高职组技能大赛,并在省赛里脱颖而出,最终登上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舞台一展身手。

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身边老师的贴心关怀,加上高水平的成长平台,让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踏上了成长的快车道。李家欣亲切地称呼学院创始人杨国强先生为“杨叔叔”,她说,是杨叔叔给了这里每一位学子家一样的归属感。

李家欣和她的小伙伴们参加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

校企共育,月薪破万

其实,和普通的职业学院相比,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优势可谓“全方位”。依托碧桂园集团的强大资源,碧桂园职业学院不仅能做到解决每位贫困学子的生活困难,更在校企合作方面成果显著。

其实,“产教融合”既是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基本办学方针,也是职业教育领域早已形成的共识。6月2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在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论坛上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育人,根据企业所需,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事实上,鲜活的例子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在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园区内,新建成不久的二期宿舍楼已经投入使用。这栋外观看上去并无特殊之处的建筑,实际上是碧桂园职业学院第一、第二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共同建设了一年有余的成果。

2017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邓梧平和张飞腾都是亲身参与这栋宿舍楼建设的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从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就全程参与了二期宿舍的建设工作。邓梧平说,自己在工地现场砌过砖、绑扎过钢筋,并且在主体项目竣工后还参与了清理道路淤泥、种植绿化作物、平整场地等工作。

产教融合的过程让邓梧平和张飞腾受益匪浅。“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普通高职院校一年半的课程,这一切都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张飞腾说。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宿舍楼在两届学子的努力之下竣工,虽然比通常的工期要花费更久的时间,可碧桂园职业学院对工期并不看重。在校方眼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工程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过程,碧桂园集团的资深专业人士对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碧桂园集团工程造价管理部总经理张慧明、副总经理刘权辉曾与学校该专业领导多次开会商讨了学生教学大纲的具体细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大化的执行。

碧桂园职业学院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践,亦是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学院的每个实习岗位均配备“双导师”团队,引入企业导师通过“传帮带”建立师徒制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实操技能,同时更容易日后融入工作氛围。学院创办人、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说,要将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经济大潮下的“黄埔军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多数都会被精准培养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与技术骨干。”

据统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290名毕业生,除1人选择自主创业外,289人已就业,平均月薪3873元。179名毕业生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占比62%,平均月薪4835元,其中,11人月薪突破万元。2017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3393元,其中本科生平均月薪为3726元。可见,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已经超过广东本科生,逾六成毕业生的月薪甚至比本科生高1109元。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实操课现场教学

因困受助,自强助人

在碧桂园职业学院今年的毕业生中,约75%的学生薪酬超过全省职院平均水平,其中11位学生月薪超万元,毕业生平均薪酬与广东省内前十位职业学院毕业生平均薪酬持平。从学校走入社会,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学生竞争力可见一斑。在这所学校因困受助完成三年学业之后,不少学子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的爱心。

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张飞腾做出了和许多人不一样的选择——经过学院导师的推荐,他进入了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工作。这个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回馈社会”,张飞腾说,自己之前得到的无私帮助,就是他如今选择这里的理由。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的孩子,张飞腾却在初中时突遭家庭变故:父亲患上重病在医院治疗,为了扛起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发出哀求,想要出院回家继续挣钱。张飞腾下定决心,就算父亲日后年老力衰,自己也一定要用自己的肩膀把家扛起来。

高考前,碧桂园职业学院的老师来到了张飞腾所在的高中做宣讲。本来,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来源,张飞腾已准备放弃上大学念书,外出打工。但碧桂园职业学院免费招生的方针和老师们勾画出的蓝图,让他最终还是踏上了求学路。

2014年9月8日,就在新生入学的前一天,张飞腾在老家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可父亲却在饭后突然倒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虽然父亲还是不幸离开了,但在家照顾父亲期间,张飞腾多次接到老师们鼓励他的电话。

“他们告诉我要坚强,和家人一起战胜困难,开导鼓励我”,张飞腾说,学院老师们的帮助让他终生难忘。如今,张飞腾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开始奋战在广西的脱贫工作第一线,参加碧桂园集团在广西的扶贫专项。

“当自己真正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时候,这是一种讲不出来的快乐。”作为一个曾经的受助者,张飞腾说自己“别无选择”。在碧桂园学院就读的三年里,学院创办者杨国强的公益行动让张飞腾耳濡目染,他决心要成为一名慈善事业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自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馈,是杨叔叔给了我把家庭扛起来的机会。”

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张飞腾在广西开展碧桂园集团的扶贫专项工作

职教扶贫,挖断穷根

产学结合,精准育人,保障所有学子的就学条件,这一切,碧桂园职业学院都做到了。作为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杨叔叔”的杨国强之所以创办碧桂园职业学院,也正是希望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回馈社会,实现扶贫。

杨国强在中学期间亦曾因家贫而无法交上学费,国家免除了他7块钱的学费,还发给他2块钱的助学金。有了这段经历,杨国强便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如今,碧桂园职业学院正在就读的1019名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学校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的高校。

除了在学费方面彻底消除贫困学子的就学压力,在教育的具体策略上,碧桂园职业学院“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亦被视作阻断贫困代际延续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仅仅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贫困家庭的学子在读三年期间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圆他们的大学梦,更重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掌握能够获取高薪的专业岗位职务素养和能力,从而实现其帮助家庭脱贫的目的。”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说。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裴希更认为,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办学过程是对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的积极响应和很好的实践探索。“创办人杨国强先生提出的建设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培养了一个个国家建设人才,更是帮助一个个家庭从根本上消除贫根。”他希望,未来碧桂园职业学院可以继续发挥标杆作用,把这种“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通过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为优秀毕业生标兵颁发证书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当前共有职业教育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的毕业生则达到将近1000万人。不过,创办职业教育学校,用产学融合的职业教育来完成扶贫,碧桂园确实走在了前面。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就明确指出,杨国强以自己强大的企业为依托来举办这个慈善性的全日制的职业技术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了实处,从而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代职业先河,可谓一个创举。

实际上,作为同样从职业教育走出来的“草根”企业家,杨国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眼界放得很远。从2014全国“两会”开始,他连续4年提交给政协的提案却都把聚焦点放在了职业教育上。

杨国强说,自己的办学初衷是让所有行业、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对被贫穷困扰的年轻有志者而言。“这不但可以让他们走向幸福生活,也给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要以良心、奋斗和感恩为信念,实践对人好、对社会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内心里,杨国强有着一个期许:如果未来能给所有国民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中国的国民素质和生产力必能在不远的将来达到超级强国的水平,“定是世界第一的强国”。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