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调查·市场篇之珠三角】是否回暖,关键看5月

“以前老板都来我们这抢啊,这个说我先来的,那个说他先来的。”但是现在,形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责任编辑:邓瑾 吴传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的牛年战争

往年将工人送到工厂,张全收和老板们一签就是一年,但是今年,所有的合同都只签到4月30日。5月是国外下订单的高峰,一旦订单回暖,工厂就会开足马力,“到时肯定会闹民工荒。”但5月订单会不会回暖,张心里也没底。

全收熊了,企业牛了

双方最后达成一致:男女工1∶9搭配;吃饭问题由张解决,他派河南厨师过来,但日方需每人每月补贴200元。

2月12日,元宵节后第三天。从深圳飞驰了四个小时后,下午1:30终于到达了韶关。安静的街道上半天看不到一个行人,候客的摩的司机聚在路边打牌,“又是个鸟不下蛋的地方,不知工人愿不愿意来。”张全收嘟哝道。

这次他来是和韶关的一家日资电子厂进行用工谈判。“以前老板都来我们这抢啊,这个说我先来的,那个说他先来的。”忆起辉煌岁月,张全收的脸上满是留恋。到企业谈判,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牛气,“叫你们董事长来,厂长、经理我不会和他说。”

但是现在,形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谈判约定在4点钟,张给对方接待人员挂了个电话,“我们提前到了,如果方便的话,可否先见面?”

对方婉拒了张的要求。

张的心情本来就不好,来的路上,他和福州一电子厂打了不下15个电话,对方开始要250人,在张的游说下,又追加了350人,但条件一再压缩,张被迫一再妥协——在去年,这家工厂要了1700人,现在连一半都不到,张的心情当然更差了。

看看还有两个多小时,张决定找个旅馆休息一下。这几天一直睡不好,他需要补觉。

农民工“司令”张全收曾创下有名的“全收模式”:先将工人招进来,哪个工厂要人,再将工人“打包”过去。没活干的时候,免费为工人提供吃住,并且照付工资。他手下的工人最多上万人。

然而,从去年11月份开始,张就开始不间断地失眠:工厂退人,来的新工人又送不出去,他公司收的民工越积越多,张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洋西岸袭来的阵阵寒意。

年后,张全收一直没闲着,几乎天天在跑珠三角的企业,推销自已手上的工人。

谈判在四点钟准时进行,日方经理抱着笔记本电脑进来,连寒暄都没有,“我们的要求相当苛刻,这次我们只要16-23岁的女工。”

这家工厂隶属于日本一家超大规模的跨国电子企业,主要生产电子马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