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专题】清·爱新觉罗家族400年兴衰云烟过眼

 

 

爱新觉罗

清·爱新觉罗家族
400年兴衰云烟过眼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色果子,佛库伦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爱新觉罗?感觉我和这个姓氏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在电话里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这位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不肯透露自己的名字,以免打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是上海一位NGO工作者。他的一些血脉遥遥相连的亲戚依然居住在北京城,然而,大多数也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家族姓氏。他们已经习惯被称为金先生、 肇女士,甚至老赵。

祖先的荣耀与屈辱都消散殆尽,油盐酱醋鸡毛蒜皮连不起遥远的宫廷优容。他们走过故宫的城墙,想要进去的话,也要掏钱买一张60元的门票。但与此同时,热衷于向人彰显“爱新觉罗”姓氏的人,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多。他们翻阅家谱,论资排辈,为高贵的血统感到骄傲,仿佛这四个字,能够让他们从普通人的生活里摆脱出来,接续古老的光荣。

皇族的终结
1924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九。黄历上写,冲马煞南, 宜沐浴、 开市、 会亲友, 忌移徙出行。上午的太阳照在紫禁城里,43岁的李煜瀛向着储秀宫疾走,在他身边的是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士兵们已经包围了这座皇城,并且控制了重要的城门。

储秀宫里,溥仪正在和皇后婉容谈笑。自从宣布退位,按照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的《清室优待条件》,宣统皇帝在宫城里继续生活了12年零8个月。当年这位年轻的皇帝只有6岁,是皇太后隆裕在《清室优待条件》上签的字。她是慈禧的侄女,姓叶赫那拉。

那份文件的第一项是关于皇帝辞位后的优待条件,宣布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现在,皇宫的生活走到了尽头:“冯玉祥部下领兵入宫了,将两颗手榴弹放在桌子上,命令所有人员立即出宫!”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放弃了对抗,他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上签了字,交出玉玺,宫中太监宫女,尽数遣散。

一个家族的繁衍
这一年,距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出生的明嘉靖三十八年,已经有365年。
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色果子,佛库伦吞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经历了十二位皇帝之后,爱新觉罗家族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 还有觉罗系统——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后裔, 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按照男女比例,有学者估计,当时爱新觉罗家族人口应该接近14万人。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爱新觉罗和所有中国的家族一样,经历了大历史的颠沛流离。“爱新觉罗”一度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词,倘若用在自己的姓名里,意味着“阴谋复辟”。他们中的大多数改姓金、肇、毓,也有一些姓艾、罗、骆、赵……没有人能够统计,这个庞大而分支繁复的家族究竟人丁几何。几年前,曾经有媒体去寻访皇室后裔,然而无论是北京市满学会、中国社科院清史研究所还是北京市民委,都表示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集体隐姓埋名
爱新觉罗,在主宰一个帝国两百多年后,作为一个姓氏家族集体隐姓埋名。这个家族的后裔们大多低调隐忍,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出身抛头露面。难以明确统计的皇族后裔们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东北三省,也有许多人因为历史和命运,被抛掷到远离祖先故土的地方,有些人甚至遗忘了自己的分支脉络。

正因为爱新觉罗家族这样的低调,甚至有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所以在这个专题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处处碰壁。北京市文史馆研究皇族后裔的赵书说:“你们采访我可以,但得经过组织同意……”可当我们追寻组织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各个都散居在各地, 难以接受采访。并且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到皇室人员和他们的后裔。他们是皇室,其血管里流淌着皇家的热血,许多人都是德高望重,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如果就皇室后裔某个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可以考虑与你促膝长谈……”

正当一切即将戛然而止的时候,前故宫博物院防火科的退休工作人员金玉琢先生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另一线希望从此开始。

在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有位金成涛老先生,他是皇太极长兄爱新觉罗·禇英的直系后代。他透露,爱新觉罗家族后代不能游手好闲,所以目前可以看到家族内学问家不少,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目前他正在授权中华书局出一本关于清室皇位传承变政的书,以完成兄长金承艺的夙愿。

爱新觉罗家的众生
尽管系统地描述这样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家族困难重重,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下的日常生活里,尽管有时候看起来不合时宜,甚至难免让人狐疑。

在各地的书画界,署名“爱新觉罗”的书画作品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爱新觉罗家族确实出过不少画家,爱新觉罗·溥松窗、爱新觉罗·溥佐。在家族中,最有名望的无疑是书法家启功, 然而他对彰显“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毫无兴趣。有人给他写信,收信人填“爱新觉罗·启功”,他就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在一篇文章中启功写道:“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

在百度的“爱新觉罗”贴吧,有六百多人加入,自称“皇家后裔”。一篇《邀请全国爱新觉罗人进入》的帖子里,有681条回复,他们热情地称呼是彼此一家人,互相帮助寻找自己的血缘脉络,也有人宣称,自己是当今的“十五阿哥”或者“郁亲王”。他们中的大多数,与你我身边的普通人毫无二致。

在这个时代,冠以“爱新觉罗”的姓氏,确实能够引起普通人的兴趣。在这个缺乏贵族传统的国度,人们越发想窥看皇室的生活,想知道帝王血统与自己的不同。至于这种窥看之后是兴奋还是失望,对于爱新觉罗家族跌宕的历史来说,一切都是浮云。


大清血脉,花开几朵


当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金毓嶂时,他没有那些专家的避讳语气,而是代表他们这一支站出来说话。而金玉琢,清康熙帝玄烨第十四子允禵的后裔,前故宫博物院防火科的工作人员,则积极回忆家族和自己的关系,甚至推荐另一位家族成员金锋。他们一位在紫禁城守候了几十年的岁月,另一位则为北京六环路做了莫大贡献。


金毓嶂:皇室后裔的“领导者”

文|林冲  图|姚磊、京州
如果按照家族传承的架设和其长子的身份,他应该是继承“大统”的那一位。但清朝已经成为历史的名词,这个“应该”又显得毫无意义。他叫金毓嶂,醇亲王载沣的长孙,爱新觉罗· 溥任的长子。按照清帝传位的规定,皇帝无子,应从其族内兄弟的下一代选继承人。从某种意义上,金毓嶂可以认为是这个皇室家族的“领导者”。但他并不想,事实上也不可能去承担这个复杂家族的责任。现在,他正在整理一些有关自己家族的资料,打算出一本书,从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家族。

溥仪是悲剧人物
建国初期,末代皇帝溥仪对金毓嶂和他的父亲溥任而言都比较疏远。1960年初,溥仪回到北京第一次来到弟弟溥任的家,也是金毓嶂印象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伯父。溥仪一进门就鞠躬,说:“我对不起大家,我是人民的罪人,我拖累你们了。感觉上很卑微,抬不起头。”“在我看来, 溥仪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人生的大方向上是这样,在个人生活上也是这样,结了那么多次婚,娶了好几个老婆,都没有孩子……”金毓嶂点到为止地说出对伯父直观的评价。“刚从抚顺回来,他跟这个社会是脱节的,有一段时间,每次从我们家吃饭出来回政协,都是我亲自去送,一方面是他不认识路,另一方面我们也怕出事。”

从醇亲王奕传下来的“好了歌”
金毓嶂告诉记者,他们家的确有家训,是从父亲的祖父醇亲王奕传下来的, 类似于《红楼梦》中著名的“好了歌”,大意也是教育子侄要脚踏实地,不能贪图享乐。金毓嶂说,不觉得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他甚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他比当年的祖辈, 那些皇帝们过得更好,“因为我更自由啊,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他们多可怜,到哪里都有人跟着,还要被管。”

记者:按照历史上的惯例,您应该是可以继承大统的,您感觉下,是不是有别样的意味?
金毓嶂:没什么感觉啊。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接受过不少媒体包括外国媒体的访问,他们也都问过这个问题,甚至有些外国记者直接问到我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我的回答都是我很爱现在的国家,党和政府对我们家族很关心,事实上也是如此。清朝的历史已经翻过去了,是不会再重复的。当然,客观地说,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还是做出很大贡献的。

记者:爱新觉罗氏的人应该很多,您有没有想过需要一个人,作为大家长的身份去管理和团结这些族人。
金毓嶂:没有这个必要吧,首先是人实在太多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是多少。其次,这个姓氏的人不断地通过通婚生育,也越来越复杂。(大多数是不是都姓金?)对,还有姓艾的,如果你碰到满族人,用的是这两个姓,就可以问问是不是爱新觉罗氏。

记者:哦,对,著名的川岛芳子汉名就是金璧辉。
金毓嶂:对,她是另外一支的。北京政协里有一个人叫金连经,也是我们爱新觉罗氏,也是一个画家。

记者:你们这个家族中不少人其实都移居到日本,在那边工作生活,现在有没有联系呢?
金毓嶂:对,是有一些人,你比如说溥杰的妻子嵯峨浩, 就是日本皇族的近亲。前段时间,溥杰的外孙女典子(音译)来到北京,就是我做东在松鹤楼请大家吃饭, 来了二十多个人,大家一起畅叙这么多年没有见面的感受。

记者: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讲,满清姓氏中最出名的,一个是爱新觉罗,一个就是叶赫那拉,影视剧里也有很多展示,似乎说这两个姓氏有宿仇。
金毓嶂:历史上呢,这两个姓氏对一些国家的看法有分歧,的确是有矛盾,但现在都不存在了。我就知道有叶赫那拉氏的后人在政府部门工作,但这个姓氏家族的具体情况,我就不了解了。

记者:有一个演员,不太出名叫爱新觉罗启星,是你们族人吗?
金毓嶂:听说过,好像她的妈妈是爱新觉罗氏,她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可能觉得是个卖点。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反正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没有干违法的事情。

记者:现在影视剧里很多都是讲你的祖先,比如《末代皇帝》就有好几个,你会去看么?
金毓嶂: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都没看过《末代皇帝》,包括陈道明的,还有陈冲出演的电影。我也不是刻意不去看,就是没时间。有时候在家里,会看到一些讲清朝的戏,有一些是真的,有一些就是戏说,我们哈哈一笑就完了,娱乐嘛,不用太当真。


金玉琢:与紫禁城割不断的缘分

文|Jingyue
爷爷是溥仪的头等侍卫,父亲是故宫博物院的最早的一批工作人员,他自己也为这座皇城守候了几十年的岁月。金玉琢,前故宫博物院防火科的工作人员。清康熙帝玄烨第十四子允禵、多罗恂勤郡王是他的先祖。

在金玉琢后来亲自参与重新修订的家谱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本家族出身满洲爱新觉罗氏,系清朝圣祖仁清康熙帝玄烨第十四子允禵之后裔。隶属满洲镶蓝旗右翼近支四族,原有管理清室皇族事物之宗人府发给《多罗恂勤郡王世系家谱》一部,不幸遭病变所毁。多年来子侄暨孙儿女辈总因不详身世,提议重新修订家谱……

辛亥革命以后除了溥仪本家,其他的爱新觉罗氏都改了姓金,因为民国政府规定各单位不许录用旗人。“你还沿着爱新觉罗的姓氏更没人录用了。”金玉琢的爷爷叫载江,是溥仪的头等侍卫,当年在紫禁城工作的地点离他后来工作的地方几步之遥。1936年以后生人就不入允禵家谱。金玉琢的父亲出生在辛亥革命这一年, 十几岁就到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成为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工作人员。他本来唤作溥林,后改名金震,在故宫干了一辈子。

金玉琢1989年从难以为继的北京仪器厂来到故宫工作。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不愿意他到故宫来工作。反而是在父亲去世以后他得以进入故宫博物院。他在故宫先后在保卫处和防火科工作直到退休。三代人与故宫有着割不断的缘分。

虽然并不精通文墨,但是金玉琢还是参与了家谱的修订。“自溥字辈起,凡家属及出生子女一律登记入谱。”他退休后受故宫返聘参与编写了《故宫消防》和《故宫保卫》两本书。老人说自己对故宫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大概一是来源于自己从父辈开始就供职于这里,二则也有自己特殊的血脉因素吧。

记者:你们这一支的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目前还有多少人?会偶尔聚一下么?
金玉琢:家族后裔包括女人有几十人,现在一年聚一次,在北京的二十多人,在上海还有一大家子。基本处于老的老、小的小的局面。

记者: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在个性上有什么特点、共同点呢?
金玉琢:有,这个特点一个字就概括了,就是“懒”。我一点也不夸张。我父亲谈不上懒,写字写得好,其他的许多人退休了以后身体也好, 也有点本事,就是不干事,不爱干,不爱参与社会工作。对于现在的科学技术,关心的少。还有旗人的共同点,都喜欢玩棋听戏看闲书。我父亲也好京剧, 拉胡琴拉得好。在票友里面是很有名的。

记者:在“文革”或者其它运动中您因为姓氏受过冲击么?
金玉琢:受过,但是不严重。那时候也说是什么孝子贤孙啦,皇族后裔啦。不过故宫是文化单位,那时候搞工程的修缮的还分派别打过,文化部门都是脑力劳动者,也就写写大字报。

记者:家里还有什么古董文玩么?
金玉琢:我们家没有。我爷爷去世以后树倒猢狲散。他在1924年溥仪出宫之前就是给小朝廷服务过。我父亲哥儿六个基本都是纨绔子弟,给他们放个官他们搂点钱,吃喝玩乐提笼架鸟,钱花完了就回来了。六个哥们儿前面三个大都是这个情况。早都已经败落了。不止我家没有,现在的其他后裔家里也都没有。我父亲在故宫工作那么多年,在任何历史情况下从来没有动过宫里的东西。从来不动。

记者:是不是这个家族的人对物质和财富的看法和别人有些不同?
金玉琢 :应该说贪欲比较弱。就像我前面说的,比较懒,明明伸一胳膊就能得着的,他觉得我有呀,能吃饱喝足,就不伸这一胳膊。不过伸这一胳膊有利有弊。有人就得着了,有人就被逮着了。

记者:你们看现在的一些正剧也好,戏说的清代的电视剧也罢,心里有什么感觉?
金玉琢:就是一笑了之,因为祖上几辈人是怎么过来的每个人心里都有数。我们都无所谓。像那为《溥仪的后半生》打官司的,是有利益关系。没有利益关系的都无所谓。我看《康熙微服私访》、《纪晓岚》,几个“王朝”,看看就是配合脑子里知道的事,还有我写书的需要,配合着我看过的《起居录》、《食录》,核对当前的东西偏离多少。目前从我个人爱好而言,专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我觉得选人有问题。少年贾宝玉从外表不如老版的,那孩子不像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归亚蕾演王夫人不合适,演贾母比较合适。我个人觉得翻拍就是浪费,中国历史的故事多了,可以拍的多了。

金锋:建设了六环路最艰难路段

文|金褆
同样也是康熙十四子允禵的后人,恒字辈的金恒泉这里已经是第九代。1966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他将金恒泉改做了金锋,用了雷锋的“锋”字。

退休后在六环路施工的朋友因缺管理人员,他被邀请去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工作。最主要的工程就是北京的六环路西段部分。“我去之前问了情况,很喜欢。”整个38公里的工程应该说是桥梁专业内容全部包罗,有公路桥梁、隧道、高架桥转体桥,而且经历了地质非常复杂的地方。其中有400多米长的隧道经历的是北京最复杂的地质条件,也就是八宝山断裂带,那里的石方很松散。而且这条路跨了三次铁路,都是在高空转体过去,其中有一个1万多吨的梁要经过液压千斤顶进行转体,难度非常之大。是2007年世界最大的转体工程。工程2009年9月12号剪彩通车,至此六环路成为环线。

金锋曾听爷爷念叨,当年溥仪在大赦后回到北京还和他一起去吃过包子炒肝。自己父亲对家族和姓氏的深厚感情,从母亲去世后的一件事情上也看了出来。他在写墓碑碑文的时候写的“爱新觉罗”毓恺,而不是金姓。金锋的父亲爱好写作,他对家族和姓氏的一大贡献是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对家族的记忆写成了回忆录《搬迁记》。他老人家有一大爱好是剪报,现在家里还留有他当年留下的一米多两米厚的剪报。里面有他的随笔遗迹,打印出来竟有几百页。他毛笔字写得好,1962年比较困难的时候曾在北京图书馆抄隋本和唐本的药书。“那东西一篇几百字,错一笔就全完了。”金锋说自己想有功夫去北京图书馆看看父亲当年抄的东西。

《搬迁记》对于父亲和家庭非常有意义。拿出《搬迁记》,金锋读给我们听:“清朝入关后一度令城内汉民限期迁移至外城居住,同时把八旗官兵驻内外城4个角落以备防御,曾讲到镶蓝被分驻在城东南处……但何时迁入内城七条胡同呢?看来七条住的年代也不浅。自1911年后,由于满汉习俗本身没有多大区分,随着人口的增长,年久法定初制的消失,早已形成满、汉、回民的混居局面。”“像清末民初,钱粮米停发了,经济没有了来源, 日子长了生活无着落。有的人家卖大买小,或根本破了产租房住来维持生活者多。我的一生搬过十处家,就属于这一类,可谓越穷愈搬,越搬愈穷。”

《搬迁记》让金锋自己也有动于衷,并在后记中写到:“‘家’一次次的搬、家居条件一次次的下滑,基本生活保证都在一次次的受到威胁。家人共同在生死线上苦苦的挣扎,血缘不得不让我一次次的为他们祈祷。”《搬迁记》随着社会的变迁,映射了清末封建王朝上流社会的贵族,以一落千丈的速度,没落到社会的最下层之贫民的经历。这正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的写照。这才是真实的家谱。家谱是记载祖先们人生轨迹的遗墨,它不应完全依偎的以歌功颂德为主题,应全面的反映家族历史人物的“褒、贬”。意义在于后人借鉴。

记者:看您的样子和您父亲的照片,觉得长得非常具有满族人的特点。
金锋:长相面目的特点,就是男的没有长得比女的漂亮,颧骨高,但不像蒙古人那么高。人的脾气禀性都会受到家族耳濡目染的传染,别人说一看我就知道是满族。可能家族稍微有点规矩,家里的规矩比较多。爷爷奶奶在的时候,家里有很多长辈说话,小辈不能插话。吃饭有个座次。到我这代我的子女不讲究这个了。

记者:姓氏给你带来什么冲击或者影响过么?
金锋:爱新觉罗的姓氏后来大多改做姓金,因为满语爱新是金的意思。我这代倒是没有受过姓氏的负面影响,只是单位知道的人一块开玩笑就说,您是皇家的贝勒爷。

记者:你自己觉得身上有什么地方和祖先近似?
金锋:我看和清朝有关的历史书和电视剧,觉得清朝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亲政,很勤劳。每天上朝,管理国家。这方面我受到一定影响,几十年来在工作上应该说是兢兢业业。

记者:看哪些和老祖宗有关的历史书和电视剧?
金锋:我看那些和清朝有关的电视剧而且全都有。包括写康熙、乾隆、顺治、努尔哈赤、慈禧的。总之跟家族有关的都买全了。想留下我看,也给后代看。不过我也告诉家人这里面家族原来的东西,不要全信,有很多是戏说。就比如雍正篡位说法就不成立,因为康熙满族皇朝写的东西都是汉满对照的,满文改不了。你看故宫的匾额也是汉满对照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