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报告】“原罪”者说——我是“小概率”

中国的食品大公司危机公关一直令公众侧目。这些食品巨头成就了中国食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但也始终坐在火山口上,斥责声不绝于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罪者们的尴尬身份,或许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缩影。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朱红军 彭利国

中国的食品大公司危机公关一直令公众侧目。这些食品巨头成就了中国食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但也始终坐在火山口上,斥责声不绝于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罪者们的尴尬身份,或许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缩影。

蒙牛:按理是不需要公之于众的?

新闻还原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部门公布:蒙牛集团四川眉山工厂生产的利乐包纯牛奶产品黄曲霉素M1检测结果超标140%。黄曲霉毒素M1为强致癌物。次日凌晨,蒙牛承认并向消费者“郑重歉意”,说明“公司立即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晚上9点29分再次声明,强调“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

在群情激愤质疑产品质量的同时,人们更关心蒙牛是否及时闭厂自检,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启动问责程序,以及最重要的,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在未来如何防范?

蒙牛回应

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原因来自奶牛养殖环节,由于个别奶农的饲料储存不当,眉山地区天气比较潮湿,导致饲料产生霉变,黄曲霉毒素超标,这也是目前所确认问题产品唯一的污染源。虽然属于小概率事件,但蒙牛内部会进行相应处罚。

需要强调的是,质检总局的抽查发生在生产工艺过程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