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新股审核——证监会,请去“抓坏人”,别“选美”了

IPO不审行不行?审批并未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反而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如果证监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管而非审批上,如果中介机构能真正承担责任,如果造假的成本高到让人胆怯,证券市场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市场。

责任编辑:冉孟顺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郭树清主席惊人一问,引发资本市场对新股改革的热议。 (王乃玲/CFP/图)

编者按: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春节后惊人一问“IPO不审行不行”,被业界解读为是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次投石问路。其后,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一系列的高层言论,预示着新股改革已箭在弦上。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实行审核制,被认为是A股诸多痼疾的重要原因。新股改革无疑是国内资本市场目前阻力最大、也是触动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一场变革,是对改革者勇气和魄力的巨大挑战。倘若这关键一役能成功,将是中国股市又一场里程碑式的改革。

不过,新股改革无法单兵突进,而是必须与退市机制、监管制度、中介问责、司法追溯、赔偿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齐头并进,不然这个没有出口的市场将变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僵尸”市场。 

审批并未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反而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如果证监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管而非审批上,如果中介机构能真正承担责任,如果造假的成本高到让人胆怯,证券市场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市场。 

“发财的机会到了,我支持IPO不审。”这是唐君听到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IPO不审行不行”后的第一反应,他给一位做私募基金经理的朋友赵险峰发了条短信。唐君是上海一家券商的投行经理,在他看来,IPO如果不审的话,手上几个正在等着排队审核的IPO项目,就能很快进入交易所发行上市的程序。

私募基金经理赵险峰则对唐君嗤之以鼻,他回复的短信是,“坚决反对新股不审就上市,否则,冠华股份这样的造假企业又能蒙混上市了”。他所说的冠华股份前不久“二次上会”却再次被否,按照证监会网站2012年3月15日披露的一份资料,冠华股份被认定为招股书造假。

唐君和赵险峰的争论,只是由“郭树清之问”引起的一场IPO改革大争辩中的一个缩影。这场前所未有的激烈交锋,还在持续发酵中。

审批制是股市毒瘤?

审批并未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反而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

目前中国股市新股审核制下的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被推上这场热议的风口浪尖。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就认为发审委所起作用并不大,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现在的新股发行机制里监审权责不分,发审委审核,又不用承担责任。保荐人签字,也不用承担责任。这么错误的激励机制存在,怎么能说审核好呢?

在她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