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变形记——造假流水线何以通畅无阻

既然有总揽大权的发审委存在,投行和审计机构常常借机推卸他们原本应该承担的审计责任。每个审核环节都以为其他环节能堵住漏洞,甚至因利益关系而“睁只眼闭只眼”,结果却造成了大规模的造假行为一路通行。

责任编辑:冉孟顺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银广夏造假事件,让负责其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散。

既然有总揽大权进行审批的发审委存在,投行和审计机构常常借机推卸他们原本应该承担的审计责任,甚至合伙应付发审委的喜好,反向破解审核密码。

绿大地造假上市案的爆发,也让一条由投行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构成的“造假流水线”曝光于天下,也使得这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再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有些投行保荐人配合公司包装,美其名曰“上市辅导期”。辅导过程中,公司在投行保荐人指导下明目张胆地进行包装,目标就是欺骗公众投资者——把原本垃圾的公司包装得光鲜亮丽,并在股市高价发行圈钱。

如果说,保荐人是防范拟上市公司出现虚假信息披露、材料不实的第一道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就是拟上市公司财务审计中的第二道关。那么,在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中,发审委是把好企业上市信息公允性的最后一关。

但发审委的存在,让投行和审计机构有机会推卸原本自己承担的审计责任。既然有发审委总揽大权,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就不是认真审计发行人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是合伙应付发审委的喜好,以及通过一系列反向工程来破解发审委的审核密码。

造假流水线

中介机构“灰色产业链”的存在,是对现有新股发行规则的玩弄与轻蔑。

事实上,一些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形成造假上市的“灰色产业链”或“造假流水线”。在绿大地一案中,原上市公司管理层之所以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