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卖股:“最受伤的开发商”断臂求生

作为楼市调控下的风向标式开发商,绿城通过配股融资51亿,又从悬崖边上走了回来。但是,一场绿城控制权的新赌局又开始了。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冯叶

2012年6月8日下午,绿城中国在杭州召开股东大会,九龙仓将入股绿城,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图为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宋卫平。 (东方IC 梁臻/图)

作为楼市调控下的风向标式开发商,绿城通过配股融资51亿,又从悬崖边上走了回来。

但是,一场绿城控制权的新赌局又开始了。

协议已经达成,绿城中国(03900.HK)将以5.2港元一股的低价向九龙仓配发24.6%的股份。

二十个小时后,疲惫的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坐在了杭州玫瑰园酒店咖啡厅的老位置,刚刚开完漫长股东周年会的他需要休息一下。

这是2012年6月8日下午4点。窗外,是玫瑰园的游泳池和草坪,几名老外在泳池边晒太阳,一只孔雀在草坪上散步。经过10天的艰苦谈判,宋卫平卸掉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他通过配股及可转债,向九龙仓融得51亿港元的资金,从而将净资产负债率从148%降至100%以下,使得绿城这家楼市调控中因资金链紧绷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风向标企业”平稳着陆。

咖啡厅桌子上,摆着一包万宝路香烟和加冰的可乐,这是相伴他多年的老行头,对面有两位来自上海的女记者在等着;咖啡厅外不远处的酒店会议区,从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陆续来到这个度假酒店的近百名记者,正排成五队,焦急地等待着进入会场,见证这位地产大亨亲自宣布这个令人震惊的股份配售协议。

在体验房地产业毁灭性的动荡与焦躁后,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又从悬崖边上走了回来——但代价是股权被稀释,交出两个非执行董事席位,话语权被部分削弱。至此,选择“断臂自救”的宋卫平终于低头承认,因为自身的偏执与激进,以及未能预测到宏观调控的长度和深度,而将绿城带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以前我认为速度不是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是我们做得不够稳健。有充分阅历和管控经验的九龙仓的加入,将导致绿城另一个稳健发展阶段的开始。”对绿城危局反思已久的宋卫平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绿城以后可能不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但它会变得更稳健,可以真正造出一些好房子。

“你再不签,我就要死了”

宋卫平和九龙仓集团的牵手,在2012年5月底就初现端倪。当时九龙仓集团主席吴光正抱恙到杭州,连续两天参观绿城建造的农民安置房、商品房、学校、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