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坐标·迷局】地方债:最大风险在于不透明

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债合计17.9万亿,较上次审计结果2010年6月末的数据10.7万亿高了7.2万亿。地方债的症结在于,既然大门不开,那就只有跳窗户、走后门。大量地方债处于隐秘状态,且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控制风险,则必须将之纳入正规程序,暴露于阳光下。

责任编辑:肖华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徐庭芳 王谦秋

截至2010年末,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10年全年GDP的四分之一。 (CFP/图)

既然大门不开,那就只有跳窗户、走后门。地方债的症结正在于此,大量地方债处于隐秘状态,且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控制风险,则必须将之纳入正规程序,暴露于阳光下。 

在2013年12月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被列为2014年工作重点,在六项主要任务中,位列第三。

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

此前,中央高层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的信号,例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序规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说,总体是安全可控的”。

那么,地方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国家审计署2013年8月曾启动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审计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到包括乡镇在内的五级政府,涉及73万个项目,245万笔债务。

一位中部省份的财政系统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这一次重点审计2011年以来新增的债务,审计人员还从银行和发改委调取数据加以核实,而国有控股企业的债务也纳入被查之列。

2010年底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年均增长率19.97%,省、市、县增速分别约为14%、17%、27%,其中县级增速明显。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最新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负债20.6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2.9万亿,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6.7万亿。

其中,对于备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负债,负有偿还责任的10.9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