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曾国藩和心腹幕僚赵烈文秘谈录

1867年六月,赵烈文在与曾国藩谈话时预言:不出50年,清朝必亡。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接踵而来的混乱局面,也为赵烈文所言中:“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地做出这种预见的人。

责任编辑:刘小磊

曾国藩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1867年六月,赵烈文在与曾国藩谈话时预言:不出50年,清朝必亡。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接踵而来的混乱局面,也为赵烈文所言中:“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地做出这种预见的人。

1865年,捻军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后,清廷大为震动,急调曾国藩督师北讨。曾国藩北上时,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字惠甫)一直送到江都北边的邵伯镇才返回。在这一个多星期里,两人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经不住赵烈文的请求,曾国藩答应收下这个弟子,并在邵伯镇写下一幅四百多字的横幅,送给这位心爱的门生。

有了师生名分,当同治六年(1867)两人再次聚首金陵,赵烈文第三次进入曾国藩幕府后,几乎无日不长谈,无话不可言。在曾国藩日记中,也几乎每天都记下了“至惠甫处一坐”“与惠甫久谈”之类文字,有时一天要聚谈数次之多,几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他们两人最重要一次谈话发生在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晚上。在这次谈话中,赵烈文发出了石破天惊的预言: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地做出这种预见的人。

“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天黑后,曾国藩到赵烈文处聊天,忧心忡忡地说:“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京城)气象甚恶(形势不好),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势必会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指中央政府先垮台),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赵烈文自称)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指各省)无主,人自为政(地方割据),殆不出五十年矣。”

听了赵烈文这番石破天惊的谈话,曾国藩立刻眉头紧锁,沉思半天才说:“然则当南迁乎?”显然,他不完全同意赵烈文的观点,认为清王朝不可能完全被推翻,顶多发生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政权南迁后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局面。对此,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指亡国),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后还能苟延残喘百余年,恐将彻底灭亡。

赵烈文虽然回答得十分坚定,但曾国藩还是不能完全认同他的说法:“本朝君德正(皇上德行纯正),或不至此。”赵烈文立即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受报答)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赵烈文的回答,实际上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的道德合法性。明朝灭亡后,清军因吴三桂冲冠一怒大开城门而入关,所以“创业太易”“有天下者太巧”;入关后为震慑汉人而大开杀戒,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诛戮太重”。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决定了它的统治缺乏道德“合法性”。虽然清王朝后来的君王“君德”比较“纯正”,但善与恶并不能相互掩盖和弥补。何况“天道”已经给了清王朝十分丰厚的回报,给他们带来过文治武功远超前人的“康乾盛世”,因此这些后来君王们的“德泽”,既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时的惨无人道,也不能成为后继者享用不尽的政治老本和天然倚靠,更不足以补偿其统治合法性的严重匮缺。

赵烈文这么一说,曾国藩才真正意识到了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