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数十万,效果“比不上一阵小雨” 治霾时势造“神器”

一种农林喷洒用车摇身一变,成为政企追捧的“治霾神器”。尽管治理效果难料,但政府订单已不断。如此荒诞剧的背后,是企业投其所好的政府生意,更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治霾邀功。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唐悦 李雅娟

用喷雾车降霾,被专家认为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作为。 (东方IC/图)

一种农林喷洒用车摇身一变,成为政企追捧的“治霾神器”。尽管治理效果难料,但政府订单已不断。如此荒诞剧的背后,是企业投其所好的政府生意,更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治霾邀功。

政府:“好事”变坏事

雷保平最近有点儿郁闷。

最近,这位负责环卫设施采购的科长频频接到媒体记者的采访电话,他很热心,来者不拒,慢慢地他开始躲了。“弄得我自己灰头土脸的,受到很多批评,连同事都不理解我。”2014年5月30日,他忍不住向南方周末抱怨道。

使雷保平饱受质疑的,是两台总价九十余万元的雾炮车。

这是一种车身后半部分安装了风送式喷雾机的卡车,可将水雾化后喷出。约半个多月前,西安市新城区市容园林局购置的大小两台雾炮车,开上了西安街头。重达10吨的“大家伙”在街上、在报纸版面上赚足了眼球。

据报道,经新城区环保部门测试,“雾炮”可以将空气中的PM10浓度降低15%左右,“治霾神器”的称号顿时传遍全国。

作为采购负责人,雷保平也出名了。为了治霾,全国各地费尽心思,柔翼无人机、防霾操等治霾“奇招”层出不穷。如今西安出了个“治霾神器”,雷保平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

他原本以为是好事,没料到迎接他的却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声:“治标不治本”、“急功近利”、“不把治雾霾的钱花在刀刃上”。

“这样的采购对我来说很正常,每年环卫车、洒水车、果皮箱等等都要采购,我买设备一年就要几百万、上千万,这次采购喷雾车对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韵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