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保密,各地措施迥异

部分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使用的手机并没有加密功能。“国外在保密方面有一个原则,叫疑密从无。如果我们不确定这个东西是不是应该保密的,那就不应该保密。界于保密和不保密之间的,那肯定就不保密。”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刘雨桦

部分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使用的手机并没有加密功能。

“国外在保密方面有一个原则,叫疑密从无。如果我们不确定这个东西是不是应该保密的,那就不应该保密。界于保密和不保密之间的,那肯定就不保密。”

1973年4月的一天,摩托罗拉的工程师马丁·库帕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第一次成功拨通了一台固定电话,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台手机的诞生。

从那天起,如何保证国家高级官员的手机信息安全,就成了摆在各国安全部门面前的严肃命题。

对国家公务员的手机进行安保处理,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远远不是仅在手机上做文章就能取得效果的,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迥异。

美国的手机安保工程,就依托了军方的相关安全计划。其它国家的手机安保措施普遍没有像美国这样的高投入,保密通信更多地依托于传统的安全通信渠道,而不是借助于开放的公共手机网络。

知名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朱江明告诉南方周末,就政治层面的手机加密来说,做得最好的是美国国安局的“定制”模式。国安局成立了负责手机改装的实验室,选取市面上某一款认为比较安全的手机,再买回来进行改造。“最后原手机可能只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