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朝内166号的过客

我借调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时候,社长正是韦君宜。她托我代买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我说:“不用买了,让他们寄一本来就是。”她说:“书是出版社出的商品,怎么能不买呢?”当然我只能从命,帮她代买了来。

责任编辑:刘小磊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王培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王培元兄的《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多年中,和社里的那些知名的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共事的回忆。我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借调,也在朝内大街166号这栋大楼里工作过几年,同他书中写的一些人物有所接触,读来倍感亲切,唤起了我许多回忆。

书中第一篇写的是冯雪峰。正好,我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渊源就是和冯雪峰通信开始的。那是1975年,我把《鲁迅回忆录正误》的一部分书稿寄给他请教。他的回信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最使我感动的是他爱护我、保护我的态度。在这封信里他告诉我:“你有这稿子寄给我,有好几个人知道,都想拿去看看,向孙用同志要,孙用同志回复说必须得我同意,于是又来向我要,我先回说等孙用拿还给我,让我看看再给;但如第二次再来要,我就不好回复了,于是和孙用商量结果就决定先寄回给你,对别人则说是你来信要立即寄回去修改的。果然第二次又来要了,我也就这样回复了。你能明白这经过并谅解我们的‘用心’吗?”后来孙用先生把这一段话的具体内容告诉了我,我才明白这是使我躲过了一场可能的风险。那时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间,我写这样的书稿,完全可以上纲上线,分析为一件反革命活动。何况那时我头上除了有一顶右派分子帽子之外,还有一顶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如果让能够通天的人物看到这一部使他反感的书稿,会有怎样的后果真不敢设想。

冯先生在写了这封信之后,不到一个月就与世长辞。他去世之前,把我介绍给了他的至交孙用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王仰晨先生。后来编印新版《鲁迅全集》启动,王仰晨先生就借调我来了,担任第六卷的责任编辑。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一年。培元兄说他“不苟言笑”,说他的改稿,“字写得很小,细细瘦瘦、密密实实的,但还是能看得清楚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