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血色浪漫

北非小国突尼斯来头不小,历史上曾是盛极一时的迦太基文明核心所在地。寻访迦太基是作者的一个夙愿,哪怕当地局势并不太稳定。

责任编辑:杨嘉敏

凯鲁万老城如所有的阿拉伯式老城一样,是四通八达的迷宫,只能靠上下高低瞎走一气,勿论东西南北。 (林方文/图)

北非小国突尼斯来头不小,历史上曾是盛极一时的迦太基文明核心所在地。寻访迦太基是作者的一个夙愿,哪怕当地局势并不太稳定。

苏塞(Sousse)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自1988年起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也不是深蓝色的地中海和优质的度假沙滩,而是海滨大道上一座座废弃的酒店。往往高达5至8层,门户洞开,餐厅和前台一片破败,野猫与流浪狗旁若无人地进出,马赛克和吊灯粗暴地散落在地上,如同沉没的泰坦尼克,流露出一丝昔日宾客满堂的盛景。

我住在酒店的五层,窗前便是大海,然而这酒店的右手二十米和左手五十米,都是它废弃的同行们,一到晚间,四下寂静无人,唯有风吹浪打之声,给人鬼影幢幢之感。苏塞号称“地中海的花园港口”,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以旅游业为外汇第一来源,旅馆床位数量位居非洲及阿拉伯国家前列,如今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萧条。

2015年6月26日,一个来自圣城凯鲁万的年轻人走上苏塞的沙滩,提起半自动步枪射杀了38名游客,酿成突尼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这片沙滩,就在我所住酒店不到1公里远的地方。据媒体报道,这名年轻人是为“伊斯兰国”(IS)效力,而突尼斯正是“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除了叙利亚以外的最大来源国,可能有三千多人离开故土为极端组织卖命。

在首都突尼斯城的巴尔多博物馆,我看到了几个月前新鲜的血痕:门口是一块嵌入墙面的纪念碑,覆盖着突尼斯的红色国旗,碑上刻着22名遇难者的名字,来自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波兰、俄罗斯等国。这些不幸的人们在3月18日因为参观博物馆而聚到了同一个旅行团里,却遭遇了恐怖分子袭击,悉数丧命。

即便是这样,突尼斯迦太基国际机场的出入境关口也没有任何收紧的样子,填一张简单的卡片、写上在突尼斯的住址和联系电话便可入关,我不由得幻想,自己是否和极端组织中的一员同机抵达,以及我们是否同样轻易地进入了这片血色未尽的国土。没有想过,自小便知悉的迦太基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