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一年翻一番,保障依然不设防 “危险”马拉松

真正的高手,跑步都是不戴耳机的,都在留意自己身体的声音。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倩 万晓华

2015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比上一年翻了一倍以上。(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他教给别人的也是错误的,你说能不受伤吗?”

有些学员的跑量,甚至接近专业运动员比赛调整期的跑量。

东京马拉松主办方常设医疗委员会,国内大多赛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

真正的高手,跑步都是不戴耳机的,都在留意自己身体的声音。

一年前的那场比赛,倪震楚能记得的已经不多。心脏骤停后,大脑的短暂缺氧,对他的记忆力造成了损伤。

心率记录显示,开赛才跑了两三公里,他的心率已直逼170,正常的话,这个心率应该在三个小时后出现。而此时,他开跑才二十多分钟。

当时,所有人都在往前跑,倪震楚也被这种氛围感染着,并没有慢下来的打算。

在坚持了三十多公里后,他的心率飙升至190,接近人体的极限,远超180的红线。

没等他意识到危险,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倪震楚休克倒地。

“第一反应”的急救兔首先发现了他,“第一反应”是一家急救组织,为上海马拉松提供急救保障服务。赛场上,参赛的急救员也被称为急救兔。

急救兔马上呼叫更专业的急救员,心脏除颤配合着心肺复苏,把倪震楚抢救活了。

事后检查发现,倪震楚的心脏没有任何毛病,罪魁祸首还是跑得太快了,这也不是倪震楚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应该算得上资深选手了。

经历了这一遭,已过不惑之年的倪震楚,突然意识到奔跑的危险。

然而,跑者们依然在前赴后继。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数量正呈现井喷式增长。

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尚只有22场,2014年51场;到了2015,全国的马拉松赛事竟达到134场,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以上。而根据“中国马拉松”网站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高达282场。

热闹背后,却是日益放大的风险。报名人员筛选的随意性、专业训练方法和团队的短缺、不到位的健康防护,乃至最关键的急救措施和经验的缺位,正威胁着马拉松跑者的安全。

今年的上海马拉松,报名人数15万人再次刷新纪录,比去年多出了三万人。

没有人知道,今年赛场上,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倪震楚。

毫无经验的新人

中国马拉松人数的壮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在这些新加入的跑者中,有些人其实并不适合这项运动。

这也是让赛事组织者最为担心的环节——毫无经验的新人们。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教授曾统计分析过近两年来的猝死数据。他发现,中国大陆发生的8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