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

理直也不一定就要气壮;反过来,气壮并不意味着就理直。

责任编辑:蔡军剑

教养非一日之功,如果降低层次,退而言之,说话也是有艺术的。(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理直也不一定就要气壮;反过来,气壮并不意味着就理直。

微信上看到一篇陈丹青先生说“人文与教养”的文章,里面讲到一位很尊敬他的学生,想要与他这位老师暨长辈合影留念,却以非常没礼貌的方式表述其意愿。不妙的是,这并非特例,似已成较为普遍的现象。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某大学演讲,到提问环节,我说欢迎提出不同看法,但没多少人响应。经再三鼓励,一位学生应声举手说,你刚才讲的,完全不通。不排除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我感觉他是在呼应我的要求(因他并未指出具体哪里不通),是出于积极的配合意愿,不过无意中表现为一种“善意的傲慢”。

最近听说某大学一位年轻学生给长辈老师写信(电子邮件),实际使用命令式表述,规定对方应如何如何。且其规定就像现在一些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又不做任何说明,即使要求也不解释。终致那位老师不能忍受,有“拂袖而去”之意,差点成为一次小小的“事件”。实则这位学生非常仰慕那位老师的学问,平时常读其书。这次是因为受其直接指导的老师所命办事,故不免“公事公办”,无意中就变得“理直气壮”起来,形成一种“正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