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延伸监督触角

近年来,安徽省强机构、练队伍,建立、织密巡察制度体系。一系列的探索成绩斐然:市县巡察机构共巡察2802个单位,发现违反“六项纪律”方面问题14668个,党员违纪违规问题线索7177个,943人被立案审查,11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安徽省强机构、练队伍,建立、织密巡察制度体系。一系列的探索成绩斐然:市县巡察机构共巡察2802个单位,发现违反“六项纪律”方面问题14668个,党员违纪违规问题线索7177个,943人被立案审查,11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安徽的实践是全国各地推动建立市县巡察制度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16个省区市已经实现巡视全覆盖;60个中央单位党组织建立了巡视制度;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开展市县巡察,巡视和巡察有机衔接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巡察向市县延伸 实现监督全覆盖

一段时间以来,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侵占扶贫钱款的案例曾在基层屡屡发生。不少“蝇贪”正是利用基层监管薄弱的漏洞,巧妙伪装,蚕食民利有恃无恐,极大消减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如何精准排查、及时揪出隐藏在群众身边的“蛀虫”,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课题。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从中央到省级的巡视全覆盖,为管党治党压力在市县实现无缝对接提供了借鉴。在中央的要求和推动下,各地纷纷开始探索建立市县巡察制度,把巡视监督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填补监督空白,补齐短板。

市县巡察盯紧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与巡视一脉相承,又有着鲜明的特色和自身优势。比如人员队伍方面,巡察坚持“专、兼、广”,更突出“专”。起步较早的河南省在推动市县巡察工作之初,通过选调和公开遴选,建立起175个巡察办、611个巡察组、2908人的专职队伍,人员大多具有纪检、组织、审计、检察等方面的专业经历。

人员专职时间一长,容易陷入人情干扰。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市县巡察遵守巡察“一事一授权”等工作规则,在常规巡察的同时还采取“异地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来强化监督。

安徽滁州等地的经验就是,本县区巡察工作组成人员不仅不能在当地县区巡察,也不能到其籍贯地、成长地或出生地开展巡察;巡察市直部门时,市委巡察组不从市直部门抽人,而是从下面的县区抽调人手。既从制度设计上规避“熟人监督”的隐患,也保护了巡察干部。

紧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治生态等问题,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与巡视相呼应,各地在开展巡察工作时,始终坚持政治巡察定位。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认为,“巡察是巡视工作向市县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监督全覆盖的重要途径”,相关实践和数据案例也表明,巡察拓宽了监督视野、延伸了监督触角、消除了监督盲区,“不仅必要,而且行之有效”。

紧盯“蝇贪” 补齐基层党内监督短板

聚焦扶贫民生,瞄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巡察工作的重点。在市县巡察工作中,各地充分发挥巡察贴近基层、灵活机动的特点,紧盯群众身边的“蝇贪”,妙招频出,形成强大震慑。

主动出击、按图索骥,是巡察组下基层、挖线索的常用方法。甘肃省武威市委巡察组在走访某扶贫项目时,一位群众反映收到的小尾寒羊被收了运费,这引起了巡察组的注意。循着这条线索,村干部借发放帮扶羊吃拿卡要的违纪问题浮出水面,最终依纪受到处理。

“蝇贪”躲在群众中间“雁过拔毛”,隐蔽性强。让违纪干部的贪腐伎俩露出马脚,绝不能坐等线索上门,必须主动出击。从一次普通的攀谈入手,嗅到背后不平常的迹象,再结合扶贫项目计划、资金清单、收支表格进行资金链过滤,巡察组常能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情。

针对基层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适应群众的生产生活现实,巡察组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走访探查灵活机动。除了发布、张贴巡察公告等常规手段,河南省濮阳市的巡察干部还制作简单易懂的“明白卡”,上面注明电话,向农村老人、留守妇女逐一发放,接受群众24小时举报。

有时候,为了防止打草惊蛇,还要采取“迂回”的策略。开封市尉氏县第一巡察组组长董文琦透露:“我们进村不让乡干部陪同,入户不与村干部见面,直接与群众面对面,在家的入户见人,在田里的进田见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巡察制胜的法宝。

除了常规巡察,针对特定领域开展专项巡察,使巡察力度更深入、发现问题更细致,释放更强的震慑效应。

目前,多地对扶贫领域进行专项巡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近日,安徽省天长市委派出三个精准扶贫专项巡察组,对全市15个镇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巡察,发现问题线索11件,查实6件。

巡察如同利剑出鞘,震慑基层的“蝇贪”,增强百姓的获得感。2016年6月,在总结河南的市县巡察工作时,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如是说:“巡察工作在河南虽然开展刚刚一年,但已经形成有力震慑,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贪腐等突出问题,有效填补了基层党内监督短板,进一步优化了基层政治生态。”

不断磨砺完善 向纵深传导压力

剑虽利,不厉不断。基层新情况层出不穷,巡察工作也需不断磨砺完善,才能震慑常在,将压力传导向纵深。

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隐形变异,时间一久带来的人情干扰,巡察整改不到位……妥善应对和解决这些重点、难点,关乎巡察工作的深入推进。

“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市县巡察在‘移植’巡视的理念、定位、思路和方式的同时,也要根据基层特点‘培植’优势。”河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巡视办主任张战伟说,在依纪依规的前提下,各地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既有标准,又有差异。

巡视和巡察加强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盘棋,监督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015年,安徽省委巡视组在巡视池州市江南集中区时,收到关于池州市委常委、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权发的问题反映。巡视组商请池州市委派出巡察组进驻该区进行巡察,巡视与巡察同时发力,张权发的具体问题线索被逐步掌握,并移交省纪委立案查处。与此相类似,市县联动、异地互查、驻巡结合等都不失为有效的联动监督方式。

为了让整改落到实处,不少地市开展巡察“回头看”,或对已巡察的单位定期回访,从而不断强化巡察整改落实,压实巡察整改责任,让利剑高悬,持续释放巡察威力。

河南省开封市在巡察中采取“两回访四到位一必谈”,即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对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情况进行回访;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落实必须到位,移交问题线索查处必须到位,组织处理必须到位,建章立制必须到位;巡察结束后,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与被巡察党组织一把手约谈。没有整改落实,巡察实效就无从谈起,没有成果运用,就会变成“一巡了之”。

各地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积极的成果,也暴露出局限和短板。一些地方正致力于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将务实管用经验固化为制度成果。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惠表示,下一步将制定出台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明确巡察范围、职责、内容和工作要求,设定专门机构和人员,推动市县巡察制度全覆盖,形成巡视巡察联动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