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持续不断地惦念着陆谷孙老师?

原因有许多许多,理由有千条万条,但似乎都与下面几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责任编辑:刘小磊

陆谷孙与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韩礼德(Haliday)在一起,右为本文作者。(资料图/图)

臧克家在他的《有的人》里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到今年7月28日,陆谷孙先生离开我们就整整一年了,可是我总觉得他依然活着,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朝夕相处,与我们同甘共苦,与我们谈天说地。美国加州大学叶扬教授在他的悼念文章中说过这么一句话:“He is still with us.”这也是我的心里话。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那么长时间那么持续不断地惦念着陆谷孙老师呢?原因有许多许多,理由有千条万条,但似乎都与下面几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陆老师待人真心实意,绝无虚心假意。尽管他功成名就,是中国外语界大师级的人物,但他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在学院里,上至著名教授下至普通职工,他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大家,可以说做到无微不至,关怀备至。记得1996年6月4日他第一次担任外文系主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展关心老教师的活动,他带着班子成员,走访了许多年老多病的老教师,其中就有朱德逵老师。朱老师早年留学英国,获得过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学识渊博,授课精彩,颇受学生欢迎,可不幸患上了青光眼,几乎丧失视力。陆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个高倍放大镜,登门拜访,说了许多鼓励他战胜疾病的话。此后,朱老师又重新登上了讲台,给研究生开设了英国文学方面的课程。大学英语部教师王美娣副教授的儿子不幸患了白血病,她每天用自行车推着患病的儿子去学校上课。有一次,陆老师在路上遇见此情景,非常感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