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捆绑大学生

在大学生的生活里,需要绑定的App越来越多。不论是跑步,还是打开水、洗澡,总有学校指定的App跟随着他们。

责任编辑:顾 策 何海宁

多所高校大学生平均每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App。(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网课一个App、刷活动一个App、上无线网一个App、打热水一个App、洗澡一个App,甚至社交也要一个App。

“天天就知道‘坐场’,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有些‘坐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她说,“因为这个App,我都觉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

这些App有的会植入广告或卖付费产品,透露出它们的盈利模式——做大用户基数,广告或产品变现。

网课一个App、刷活动一个App、上无线网一个App、打热水一个App、洗澡一个App,甚至社交也要一个App。

在苹果手机App Store和安卓系统的软件商店里,这种大学强制学生使用的App有数十个,下载量几万到几十次不等,在满分五星的评级里,它们的打分几乎都是一星。

2018年11月15日以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六十多位不同城市的大学生,其中仅有十多人愿意聊这个话题,且要求隐去名字和学校。“快毕业了,不想惹麻烦”。在受访大学生中,每个人都表示被学校要求使用3-10个App不等。

一位大一学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现在被强制使用的软件有,上网课的“学习通”“知到”和“易班”,英语交作业的“批改网”,志愿者计时软件“志愿汇”,和学校教务系统打通的“超级课程表”,还有“到梦空间”“U校园”“蓝墨云班课”等等。

不少学生对这种境况感到十分疲累,“我现在对学校已经烦透了,我来这里不是学习的,而是他们的工具,一颗棋子。”一位学生说。

为什么大学要强制学生使用这些App?这些App背后又是谁?

“点赞”也是成绩?

在这些App中,有一款叫做“易班”的软件,竟然是强制学生社交。

小禾是一位湖南的二本学生。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学校是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强制学生使用这款App的,旁边的大学三年前就开始推行了。“GPA”即平均学分成绩,是美国的舶来标准,用来衡量大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款软件推出了“EGPA”的成绩算法,即“易班分”,每个月小禾所在学校的班级都要根据这个成绩排名,该成绩与班级的评优、评奖挂钩,也和辅导员的考核挂钩。

EGPA如何提升?主要是靠在易班App上社交。根据小禾提供的“官方提升EGPA的方法”文档,加分的项目是查看公共主页、群聊天、拉入新成员、分享资料、发起和参与投票、发帖、评论、上传图片和点赞。取消和删除这些行为则会扣分。

为了提高EGPA,学校建立了“易班工作站”,每个班设有“易班班干部”,由团支书或副班长兼任。他们的职责是提醒同学们刷易班,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只能自己天天刷。在知乎上,有一位“易班班长”发帖说,花40块钱做了自动刷易班的软件才解决了这个烦恼,评论区都是求购软件的留言。

2018年10月发布的《湖南高校易班建设工作简报》显示,前三名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