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薄弱,质量参差不齐

网课在疫情期间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新形式。但在乡村,网络和智能设备并不是家庭必备品。面对网课,贫困的乡村家庭产生了新的压力。

责任编辑:张玥晗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湖北孩子嘉杰今年八年级。收到公益组织赠送的平板电脑之前,他一直用爸爸的手机上课,手机性能不好,家里也没有WiFi,为了上课,经常蹭邻居家的网络。有了新设备,嘉杰搬了一张小桌子,在院子里找了一个信号好的角落,专心上网课。 (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16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网课在疫情期间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新形式。但在乡村,网络和智能设备并不是家庭必备品。面对网课,贫困的乡村家庭产生了新的压力。

除了缺乏相关上课设备,乡村学校普遍缺乏系统组织网课的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养。两个月的网课教育,进一步放大了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

“终于上课了。”3月下旬,云南澜沧县富东乡中学正式开学,在家上网课的李云松了口气。

自2月5日学校要求上网课以来,读初三的李云一直用父亲的手机上课。有时,父亲上山采茶、下地干活需要带手机出门,她的课程只能晚上补,即将毕业的李云感到学习压力,而像她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少数。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随后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据统计,中国约2.76亿在校学生用网课形式进行在线学习。

网课在疫情期间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新形式,但在乡村,网络和智能设备并不是家庭必备品。面对网课,贫困的乡村家庭产生了新的压力,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为了上课,甚至爬到山坡上找网络信号。

为了帮助乡村贫困学生上网课,陆续有公益组织开展了赠送智能设备的活动,但他们在持续调研中发现,除了缺乏相关上课设备,乡村学校普遍缺乏系统组织网课的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养,疫情期间的网课凸显并进一步放大了乡村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

缺设备、网络信号和家长陪伴

李云的网课从早上8点半开始。她通常7点起床,先给父母做早饭,干完家务,再用父亲的手机登录微信,开始上课。

和常见的网络直播课不同,李云的网络课不能视频,都是语音和文字。老师按照科目组建了微信群组,如“毕业班网络教学群”“毕业班网络辅导群”。上课方式是老师在群里发60秒语音或每个知识点的文字介绍。

全天一共10节课,上到晚上9:50。李云喜欢上语文和历史,语文老师总是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如果错了,要给老师打电话背古诗;上历史课时,老师会要求学生在群里接龙某个历史事件的年份、人物,互动多,很有趣。有些课互动少了,李云会觉得无聊。

她一直想回学校,因为学校的环境好,在家上课,家里人走来走去,说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