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是道家吗?

无为而治的思想最早源自孔子,经其后学传承,一直不绝如缕,并不是道家独有的发明。《老子》文本与思想晚于孔子,这也基本是现在学术界的共识。当然,我们不是说《老子》无为思想源自儒家,且二者对于“无为”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将“无为”视为一种治理思想,确实是儒家的学说。

责任编辑:陈斌

(IC photo/图)

很多人认为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这样说当然也不能说错,但从政治治理的角度来说,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恰恰是儒家,而这一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有演化和未曾中断的脉络。

早在孔子那里,就提出了为政者当静默无为的观点。《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意思就是为政者要像静默的北极星一样,无为而治,用德性教化和感染追随者,让他们成为众星围绕的“北辰”。

只不过,孔子盛赞静默不动的北极星,在汉代被一些学者改为了不断变动的北斗,这可能和秦汉国家权力的强化有关,强调治理者角色的积极性。但显然,汉儒的改动并不是孔子原意。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又赞美了古代君王的典范舜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此,他明确指出舜的美德,在于“无为而治”,他本人只是恭敬地端墨无为,做好一个道德和礼仪上的表率,垂拱南面,听任天下各部落、各氏族进行自治。

在《宪问》篇中,子张问高宗谅阴之事,孔子回答说,“古之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