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之战 僧格林沁的成败萧何

1859年,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的英法舰队虽然还装备着传统的木制帆船战舰,但已配置了蒸汽动力装置,其武器和训练相对于落后的清朝守军,依旧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此役的胜利者,不是熟悉海战的英国远东分舰队司令霍布,而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这证明了弱者获胜的可能性,遗憾的是,无论清廷和他自己都未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价值。

1853年,英法联军舰队在俄罗斯第聂伯河口炮轰金伯恩炮台,法国首次出动了覆有铁甲的平底战舰,世界海军自此由风帆战舰进入了铁甲舰时代。数年后的远东,1859年,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的英法舰队虽然还装备着传统的木制帆船战舰,但已配置了蒸汽动力装置,其武器和训练相对于落后的清朝守军,依旧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此役的胜利者,不是熟悉海战的英国远东分舰队司令霍布,而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这证明了弱者获胜的可能性,遗憾的是,无论清廷和他自己都未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价值。


海防困境
1858年8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再一次来到了大沽口。

17年前的冬天,他曾作为御前大臣专程来到大沽北塘巡视,当时驻防的是陕西提督胡超,校阅的是陕西故原兵丁。这些陕西兵士留给僧格林沁的印象是“人各精健,技亦娴熟”。在今天看来,这评语若不是过誉,也起码有自壮军威之嫌。自康乾时代八旗军彻底腐朽以来,清廷不断建立新军队,仍摆脱不了应急初期锐气稍长,后再急速溃散的轮回。僧格林沁是清廷的新锐力量之一,亦不得不采用从各地临时招募军队的应急之策。这种使用客兵的策略从明代便开始大规模采用,至清末仍绵延不绝。其背后,是系统训练的缺位。倘若当真“人各精健,技亦娴熟”,僧格林沁大人也不必命北塘守将石玉生就近招募打雁的水民补充兵力了。

史载临时招募的20名水民在射击表演中弹无虚发,这让僧格林沁非常高兴。他进而设计出一套火攻的计划,即以水民驾驶连排小船,满载硫磺、柴草等引火物,在夜间接近敌舰,先用火砖抛投,再以船撞击。僧格林沁认为,如果焚毁大船数条,就能使敌军思退。三国时代的战法,且不说能否奏效,首先反映出清军战力的拼凑和战术之原始。不过僧格林沁明白,胜负的关键,仍在于他当年经营的炮台,此时已被第一次大沽之战得胜的英军破坏。1858年清军在第一次大沽之战战败并非僧格林沁的责任,守将无能、皇帝昏庸,大沽口只是1840年以来天朝帝国浑身破绽中的一个窟窿。

另一方, 英国皇家海军, 1829年便在退役的“卓越”号军舰上建立炮术学校。其背后的理念,是要建立并永久保持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受训的士兵不仅要在民间船舶,还须在海军舰艇上服役一个固定年限。时间的磨砺为其战斗力奠定了基础。一位年轻的海员,自15岁就开始接受训练,从结绳到帆具,一整套新兵训练课目,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