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套路了吗?扫码背后各种“坑”!点餐与共享经济成重灾区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南都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关注同老百姓最密切的民生话题,并发布消费安全提示。今日推出南都记者走访消费领域各种“扫码坑”,及背后隐藏的风险。

直通消费曝光台:南都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扫一扫点餐,发现必须要关注商家公众号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逛完商场出停车场,不关注商场公众号竟无法缴费?扫码点餐、停车场缴费、借取充电宝统统变成了关注公众号。看似关联微信号是出于消费者自愿,但实质上却是诱导或者强制行为,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还隐藏着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无接触模式的推进,现下无论是在西贝莜面村、乐凯撒这样的连锁饭店,还是街头快餐连锁店,随处可见扫码点餐。但原本为方便而设计的二维码,最终变成了关注公众号。就在日常生活场景里一次次的扫码中,手机“订阅号”列表越变越长。

今日,深圳消委会也宣布启动扫码消费相关问题监督。你被强制关注过公众号吗?扫码点单、缴费又潜藏哪些坑?公众号取消关注后,授权过的信息就安全了?南都记者逐一揭秘。

餐饮领域成“重灾区”

超七成扫码点单餐饮企业弹出公众号关注信息

强制关注公众号之余,还有商家诱导注册会员 

试客团前往福田卓悦汇进行走访测评,扫码点单最后成了关注公众号,这在餐饮领域尤为常见。在走访过程中,超过七成提供扫码点单的餐饮企业均有弹出公众号关注的信息,而这当中几乎全部的商家都需要强制关注公众号后才可以完成线上下单,不关注则无法完成线上点单的步骤。

除了线上点单外,是否可以选择线下与店员沟通点菜呢?绝大部分的餐饮都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不过店员大多会给出桌上可扫码点单的建议。不过,走访过程中,也存在只提供线上点单的商家:一家名为鲜粿的小吃店仅提供线上点单模式,且要求消费者必须关注该商家公众号才会弹出点单链接。

而在福田十亩地,试客团在走访过程中同样碰到了类似情况。不同的是,在关注公众号之余,有些商家甚至诱导消费者一键注册会员。以深圳网红饮业野萃山为例,这家以分子果汁出名的饮业品牌,近来频频进驻星河购物公园COCO PARK等商圈。在扫码后,试客团发现在“常规”的关注公众号之余,更是跳弹出注册会员的小程序。除了短信快捷登录,也有微信一键登录,但不管哪种方式,手机号作为必选项都会被录入到会员信息。而讨巧的是,页面并不会有特别提示,可以选择不注册。实际上,轻触左上角主页按钮就可以回到点单小程序,无需额外注册会员。“这种明显诱导性质的界面,就有种被骗的感觉,明明可以不注册会员直接点单,但不知道的消费者就会一条龙把手机号一起给到了商家。那以后,接受垃圾短信、促销信息不就分分钟的事情?”,消费者任女士吐槽。

潜藏的各种“扫码坑”

有充电宝公司可向关联公司分享用户信息

一旦借用就会在不自愿情况下接收到多方推广影响

除了在餐饮领域,扫码借取充电宝和共享单车、扫码缴纳停车费等消费生活领域一样存在不少扫码圈套。此前,在南都记者走访各大商圈测评停车场友好度时,就有消费者吐槽认为简单扫码缴费的事情,竟然还要强制关注号、加输入手机号验证码,实在是强人所难。

在试客团选取了时下两大热门充电宝,怪兽充电及来电进行测评。相较于来电,怪兽充电在个人信息保护及授权这一块,保护力度更弱。不管是来电还是怪兽充电,两者均需要消费者授权微信积分或者支付积分,但仔细查阅两者的用户协议,就有明显不同。

因为是借取充电宝获得急需的服务,消费者确定借用的时候等同于同意这个用户协议,消费者其实并不会仔细审阅。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惯性,在用户协议里“埋雷”成为怪兽充电的心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怪兽充电的用户协议的第四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及授权这一块,其虽然表示不会向第三方公开、透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但是却提及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却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站内信等形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向用户提供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向用户发出产品和服务信息或者是第三方推广等。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消费者借用了这个充电宝,就会在不自愿的情况下接收到多方的推广影响。而消费者的隐私信息也不是仅仅在怪兽充电背后的公司,而和他关联的公司或者第三方却可以都获得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有待思考。


疑问

便捷服务变导流,信息保护谁来负责?

一家餐饮软件服务提供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可以由餐厅决定,如果考虑用户方便和隐私,可以设置成直接点餐,不需要其他步骤。“有的餐厅为了后续运营,在点餐软件中设置必须关注公众号。但是关注公众号之后可以取关,因此不少餐厅又在点单程序中设置了成为会员的环节,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授权,以便进行会员运营,向会员的手机号或微信推送餐厅活动信息。”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扫码点餐是大多数餐厅新增会员和提升黏性的主要入口。

点击关注公众号,用户的昵称、性别、地区等公开信息将会被后台捕捉,其消费行为也会被逐一纪录。这是否意味着,即便取消关注,这些已经被记录在案的个人信息或者公开信息,也已经完成让渡。取消关注,信息还安全吗?根据前述的走访过程,并没有任何一家特别提示取消关注及取消关注后信息是否不再使用。而前述野萃山所诱导输入的手机号信息,会用于何种用途,也未清晰注明。 

为便捷服务而设的二维码,最后变成了线上导流。这在粉丝意味着价值的互联网时代无可厚非。正是公众号渴望涨粉再“吸金”的愿望,引发了强制关注公众号的一系列操作。主理多个垂直号、单号粉丝过百万的新媒体人赵晨表示,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官方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一个粉丝或可高达近十元。而对于传统餐饮业而言,迫切的数据运营也被提上日程。

实际上,公众号涨粉已然成为一条公开的产业链。正是该种现象的存在,也让当下消费者不得不疑惑,自己的信息会被导向何处?在百度搜索“公众号涨粉”,五花八门的涨粉平台便跃入眼帘。体重秤、娃娃机、共享充电宝、自动售卖机、医院设备增粉、K歌粉、WIFI增粉等,不同的渠道对应的粉丝群体还有留存率、年龄段以及价格上,都有差别。


说法

商家此举涉嫌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线上点单与线下点单应提供多元选择

看似自愿,实质却是诱导或者强制的扫码关注行为,是否存在侵权?有专家认为,这样的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其中,特别提及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而另一边,针对便捷服务而开设的扫码服务,便捷性应更好突出。“让消费者充分知情,每一个弹窗都需要设计明确的允许与否选项,从而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关注号;另一边,对于公众信息的获取及使用,需要有明确的限度及保护机制;至于会员注册信息,诱导含糊的界面请审慎。”业内人士建议,线上点单与线下点单应提供多元选择,仅提供线上点单的商家也应该注意获取信息的必要程度,而手机号、微信信息目前都实名认证,强制或者诱导输入的会员注册界面并不妥当。

网络编辑:解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