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许新宜:“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

早年间,老百姓普遍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环境问题。我是1978年入学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环境科学。当时我父亲问我:“你考的研究生是什么专业?”我说是环境专业,他就笑了:“打扫卫生的。”

太湖和滇池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污水处理厂该建的都建了,管网该修的都修了,为什么还是污染?因为湖泊的自净能力比较弱。污水治理其实就是个“玩氧气”的游戏。水体自净能力,说白了就是溶解氧浓度,自净能力强的溶解氧浓度高。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水十条”颁布,我们真正迎来了环境保护的春天。随后,环境治理行动规模越来越大,环保投资强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连续多年的环保督查,现在可以说,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

责任编辑:汪韬

人类自古择水而居,人与水相处的历程,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水患成灾,前人一直试图驯服桀骜的河流。人类渐渐找到了与河流和平相处之道,但水污染又带来了新的挑战。自1970年代官厅水库治污行动起(详见南方周末报道《官厅水库:重返水源地之路》,我国水污染治理已走过近五十年历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有了不小的飞跃。

官厅水库近景。水草摇曳,鱼虾潜游,微风拂来,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图)

在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许新宜看来,我国水环境治理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2000年,开始认识到水污染问题的存在,但采取大规模的行动还不够;2000年-2015年,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水环境恶化的总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行动仍然偏弱;2015年至今,环境保护的春天来临,目前可以判断,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

1996年-2006年,许新宜在水利部工作,先后担任水文司副司长、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水资源管理司巡视员。不同部门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环境等多个领域都非常熟悉。

下阶段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是什么?许新宜认为我国应该转变治污思路,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河湖清淤“老三篇”,转到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视岸滨带建设和重建生境的“新三篇”。

为什么还要提倡节水

南方周末:老百姓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很难感受到缺水和节水的必要性。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还有地区缺水吗?

许新宜: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全国水资源形势要有基本判断。我的判断是基本安全,只是在局部地区部分时段可能会出现水的短缺。本来华北平原地区是很紧张的,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通水以后,这个紧张的程度大大缓解了。现在还剩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2021年5月20日,游客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库。 (新华社记者 才扬/图)

南方周末:既然水资源似乎没那么紧张,为什么还要提倡节水呢?

许新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