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文科微专业:紧跟时事政策,为体制培养人才

西南大学一位相关负责人称,课程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下,让学生在如何应对面试、如何写作等方面具有基本的礼仪和文化精神”。

与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微专业的确很受学生欢迎。多所高校其他文科微专业的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负责的课程时常面临无法开课的窘境。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3年1月8日,公务员“国考”笔试日,北京师大三附考点,考生等候进入考场。2023年“国考”有259.7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约70人录取1人。(视觉中国/图)

申论写作、公职考试结构化面试技巧、职务任免与升降,这些以往只能在辅导机构学到的课程,正在成为大学里微专业的必修课。

2023年3月18日,随着“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第一后,微专业也进入公众视野。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该“公务员专业”的正式全称为“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是面向该校大二以上本科学生开设的一个文科微专业,规定学制为1年,24学分,收取学费1920元。

微专业是近年来高校为使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而开设的一批补充性选修课。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理工科“微专业”多集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不少文科“微专业”则瞄准“体制”需求。

在西南大学之前,早在2020年,黑龙江大学就已开设“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2022年,青岛大学设置“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同年,江苏大学对“大数据纪检监察学”予以立项,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则设立“行政职业素养与能力”,招生简章更直言,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公职类考试的竞争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这些瞄准体制需求的文科微专业在校内受到学生的追捧。东北某高校“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的负责人饶涛(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负责的这个微专业设立以来从未开过班,“连最低15人开班的标准都达不到”。但“‘公务员’微专业,前两年就成功开起来了”。

不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