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出身的我,毕业后要不要“进”监狱?丨毕业季×小众专业

编者按:

又到一年毕业季。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新高”,是1158万人。

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小众专业的毕业生。相对其他人,他们握有更笃定的、甚至被人羡慕的工作offer,但也有一些人,主动放弃这样的就业确定性。

新一年毕业季到来之际,南方周末推出“毕业季×小众专业”专题,去看看这些小众专业学生和他们的就业。
与注重行刑和矫正的西方监狱学不同,中国监狱学交汇于伦理和刑法,形成了以惩罚、改造、从善、感化、教诲、醒悟为代表的特色。

作为一份工作,狱警对不少监狱学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开设该专业的学院,会与省监狱管理局、省司法厅签订合作协议,部分岗位只面向监狱学学生开放,“基本上都是内部竞争”。

林文所在的监狱,当犯人出差错时,狱警遵循的处理逻辑更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扣分处罚,对犯人来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2年12月的一个中午,林文从监狱管理员手中拿回了自己的手机。上一次和家人见面还是在夏天,林文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宣告自己终于回到“自由世界”。

监狱位于广西南宁,此前六个月里,林文需要在清晨六点起床,出发前往监区,带人去吃早餐、点名、送人到工作车间、审核信件内容,直到晚上六点下班。

走出监狱大门那一刻,一股错觉涌出——林文其实是广西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的学生,刚刚结束的这一段“狱中”经历,是他的毕业实习。

作为一个小众学科,监狱学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劳改工作需要而开设的劳改专业课程。直到2003年,才正式成为改造罪犯领域的专门学科。目前,只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广西警察学院等八所院校开设相关本科专业。

2019年入学的林文,大学前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课中度过。疫情期间监狱的管理尤为严格,毕业实习前,林文和他的同学仅有一次到社区矫治中心参观的机会。期间要了解真实的监狱,只能依靠三个渠道:课堂上的情境模拟、老师播放的视频、VR实景监狱。

过去几年,经历了被打乱的大学生活和实习计划,对真实监狱缺乏了解的监狱学学生,在面对职场语境下的监狱时,或许会面临更多挑战。(农健/图)

入学:大多“被”选入监狱学

分数不够、滑档、调剂,大多数学生是“被”选入监狱学专业的。

2019级监狱学学生李晓茜最早对本专业的认识,来自于二十多年前的古早刑侦剧《重案六组》中“高大、有正义感”的警察形象。后来一次到济南旅游,遇到穿着制服训练的警校学生,让她对警察有了执念。然而高考时,她没能达到山东警察学院的分数线,进入山东政法学院监狱学专业。

监狱学的学习很辛苦。专业实行警务化管理,六点集合跑早操、定点内务检查、带队上课,除了要掌握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理知识,还需要学习监狱安全防范、狱内侦查、罪犯心理矫治、监狱公文写作等实务操作。而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对待犯人。广西警察学院2020级监狱学学生梁静提到,刚入学时,老师就强调,“要把犯人当成人看”,甚至有时候,“警官也可以和犯人成为朋友”。

如何“感化”犯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