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漂绿并不难,2022年“中国漂绿榜”解析

南方周末发布2022年“中国漂绿榜”,9家企业上榜,涵盖乘用车、食品、化学制药、养殖、建筑和服装等各行各业。对于漂绿的企业来说,从“漂”转为真正的行动,其实并不困难。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漂绿”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报告、官方文件和学术研究中,不再“小众” (视觉中国/图)

走进商场,绿色俨然成了“主题色”。

在琳琅满目的货架拿起一瓶饮料、一款毛巾,或是在时尚品牌门店试穿一件衣服,走进快餐店吃一个汉堡,“绿色门店”“生态友好”“环境可持续”的标签随处可见。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企业也随之响应,“绿色”“环保”“碳中和”“可持续”、ESG的概念产品呈喷薄之势。

若说得多做得少甚至言行不一,则容易导致“漂绿”。在剑桥字典中,漂绿的释义是“企业夸大自身环保行为,并误导消费者信以为真”。

2023年7月,通过数据筛选和专家评选,南方周末发布2022年“中国漂绿榜”,9家企业上榜,涵盖乘用车、食品、化学制药、养殖、建筑和服装等各行各业。对于漂绿的企业来说,从“漂”转为真正的行动,其实并不困难。

谁在漂绿

企业知名,罚单也多

环保罚单多是中国漂绿现象最大的特点。一位参与漂绿榜投票的评委感叹:没想到2022年还有这么大额的环保罚单。

在上榜的9个企业中,有7家身负环保罚单。

有的单笔罚款上千万元。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的数据库集纳了各地的环保罚单,2022年,有11个罚单金额过千万,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占有两席。一单因未批先建,违反环评法被罚1264.45235万元;一单因下属煤矿2015年完成产能核增未重新报批环评手续。

被处罚后,有公司逃避监管、拒不改正。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天台华统牧业有限公司被责令停产整治两次。

绿色光环下,仍有暗处

上榜企业中,有的从事绿色相关产业或获得了绿色称号。

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含着“绿汤匙”出生,一旦言行不一,极易陷入漂绿。特斯拉就是典型代表,获得评委最多的投票。环保组织长期追踪特斯拉在华供应链的环境违规问题,但特斯拉尚未推动这些供应商公开披露整改措施。

新华制药在2022年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为国内首家获得此称号的化学制药企业,但2022年旗下多家企业受罚,如未落实应急管控措施、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与排污许可证不相符。

为何会漂

绿色营销效果好,企业愿打这张牌

企业为自己打上绿色标签,既是社会责任,也是营销手段。广告公司奥美曾在《洛杉矶时报》表示,“漂绿”在过去几十年中日益增多,逐渐流行。

2023年2月,麦肯锡联合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购买做出ESG声明的产品,他们跟踪了不同品类产品在五年间的销量增长情况发现,做出/没有做出相关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