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外资在华研发中心:八成在做全球研发,选址看重人才和产业集群

编者按:

2023年4-6月,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发起“外资研发中心调研项目”,主要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落地要素、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等展开问卷调研,并根据受访者意愿展开企业个案访谈。
外资在华研发中心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超出了很多中国上市企业。

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研发中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产业生态、规模市场和创新环境。

外企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条件是人才资源,其次是营商环境和产业集群。

知识产权保护,仍是他们的重要关切点。

责任编辑:顾策

国际旅行重启以来,2023年密集访华的跨国公司全球CEO/董事长们再三刷屏,除了探访中国分部,与各级政府官员会谈,出席在中国设立的新生产和研发中心动工/揭幕仪式,也是他们的重要日程之一。

据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3年3-7月,至少有10家外资研发中心宣布成立、启用或扩建。

(冯庆超/图)

2023年1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明确外资研发中心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部委第一次专门发文提及外资研发中心的重要性。其实,不论是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还是接种疫苗针头、隔离防护服,都离不开外资在华研发中心的研发和创新技术。只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一低调的科创主体。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跨国公司以合资/独资的方式,带着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来到这里,45年过去,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汽车、智能终端、半导体等产品的最大单一消费市场,今天已经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研发和创新的关键要素。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主要向工厂输出产业工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人口红利。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高校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出技术人才、研发人才。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20年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在校学生超过4000万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小学升入初中比例仅60.5%,高校在校生85.6万人;到了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59.6%,在学规模达到4655万人。

早期,跨国公司主要在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外派专家和中国本土人才一起来做针对本地化的二次开发。今天,中国本土人才成为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绝大多数,有些甚至直接担纲某些品类的全球研发工作。他们是跨国公司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的重要力量。

同时,依托中国这一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电子与电气、汽车等全球最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快速捕捉市场需求,也在向本土竞争对手学习,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从中发掘科技创新点,甚至与用户共创,与中国本土科研机构携手,实现敏捷创新,并把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越来越多的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正成长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新站点,集结和发挥更多人的聪明智慧,推动全球科创发展,以更好的产品和技术造福全人类社会。

2023年4-6月,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发起“外资研发中心调研项目”,主要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落地要素、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等展开问卷调研,并根据受访者意愿推进个案访谈与企业走访。我们将在2023年7月下旬陆续与大家分享调研结果与个案,希望对科创企业、政府、个人有所启发和提供借鉴。

以下是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报告。

中国总部集中于京沪

外资研发中心是指外国投资者设立、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

综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孙显安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