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放弃,森林碳汇为何不香了?

自然界中“短碳循环”和“长碳循环”少有交集,并不交叉。使用“植树吸碳”来吸收经由化石燃料开采和燃烧所释放的碳,则是人为地在两种系统间进行了等量替换,并不符合数学逻辑。

即便人们可以保证森林碳汇项目不会因山火等灾害中断,全球可能也找不到那么多的土地。

责任编辑:汪韬

购买森林碳抵消曾经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快车道”,但最近不少企业宣布放弃这条途径,更关注自身的碳减排。(农健/图)

“森林已经不再是人类减碳的朋友了”。

2023年9月初,美国著名的气候报道记者大卫·华莱士·威尔斯在一篇有关森林山火的评论文章里哀叹。

今夏肆虐加拿大全境的山火,烧掉的不只是森林,还有它们背后的森林碳抵消项目。伴着浓浓黑烟,通过光合作用汇集的碳被释放,森林变成了巨大碳源。

森林碳抵消项目是重要的碳信用,通过购买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曾经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快车道”,尤其受到“减排困难户”如石油业、航空业等青睐。然而这几年,碳抵消项目特别是林业碳抵消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漂绿”指责。

2023年9月,国际石油公司壳牌宣布放弃其每年投入1亿美元的碳抵消计划,因为当前的“碳抵消”项目,没能达到公司的质量标准。彭博新能源财经在其《长期碳抵消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担心购买到低质量的碳信用而遭遇声誉风险,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碳抵消的额度比2021年下降了4%。

为什么森林碳抵消项目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等一”互换关系

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减排原理”的局限性。

林业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等一”互换的关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区分了两种“碳循环”模式:长碳循环(或称慢速碳循环)和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