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毅:“像个男人”的要求如何伤害男人

“当一个人的苦难来自社会结构,却被视作是个人的问题时,他可能会动弹不了,有很多自责”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魏明毅,作家,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督导工作数十年,著有《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受苦的倒影:一个苦难工作者的田野备忘录》

2023年8月末一个上午的11点20分,53岁的台湾心理咨询师魏明毅出现在视频里,比约定的时间迟了一个小时。她连忙道歉,解释说早上帮安置机构的同仁上课时,一名有着身心状况的孩子突然拿起水果刀,她因为处理这件事耽误了采访。

“我跟孩子说你一定遇到了什么事情,请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商量。先把刀放下,我们一起看看可以怎么办比较好。”危机在很短时间内解除。魏明毅每隔一阵子就会去安置机构教同仁们帮助那些曾被家长不当管教的孩子们。

她2023年3月出版的新书《受苦的倒影:一个苦难工作者的田野备忘录》(以下简称“《受苦的倒影》”)部分章节也是关于这类孩子,“他们因为早年长期没有被足够善待,而落入较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很大困难。我不会用疾病的观点看待他们。通常,人被周遭的人以不适当的方式对待后才会用比较糟糕的方式与外界互动,只要他们有机会在日后被合适的方式对待,就能恢复原来的样子。”魏明毅坐在屏幕前,说起这些又红了眼眶。

大抵是经年累月的情感劳动背后的惯性出口,她对自己掉眼泪这件事是包容与允许的。2016年,她写完自己在基隆码头的田野实录《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简体版于2022年出版),参与新书分享和采访时都会哭,“我隐约觉得自己感到痛苦,我仍旧喜欢工作,可是为什么那个沉重的感觉还是很清晰。”当她重复讲述他人的苦难时,苦难也成为她自己的。出版社后来干脆为她提前准备好纸,“因为知道明毅下一场也会哭。”

不得已,她推掉所有工作邀约,飞到一个陌生国度每天走路,“当时只有走路是让我舒服的。”日复一日,她发现自己在人类学田野中见证的苦难渐渐进入了她的血肉,这恰巧也成为她写作自己第二本书《受苦的倒影》的契机。

《受苦的倒影》集结她二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与社会督导的工作经历,她在其中书写因游戏争执杀掉妹妹的哥哥、受暴妇女、杀妻男子……新书出版距离她上一本书过去了七年,这期间,她仍做着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习惯了连轴转的咨询日常,寄希望于繁忙的工作可以减轻一点社会的苦难。

以下是魏明毅的讲述:

即使有一大群人想把事情做好,苦难却没有缓解

所谓合适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回到孩子本身,去认识他是谁、他怎么看世界、怎么思考。可是在一个高竞争和对儿童人权还称不上成熟发展的地方,这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不适当的互动和教养源于父母不把孩子视作有自由意志的人,这样的孩子很难健康。我们需要知道:孩子不是大人的延伸。

因为有太多事值得提醒,我在台湾跟家长上课时常常说:如果记不住太多,就记得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