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榜:29家最活跃金融机构,谁更用心看护您的财富?

编者按:

极不平凡的2023年即将逝去。

这一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工作新目标;这一年,金融业在逆周期中奋力前行;这一年,金融监管体制再度重构。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特殊的年份,金融业的标杆不仅为本行业所关注,甚至也为所有行业所关切。金融业有何特异之处?它们是谁?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遵循公开公正和科学原则,对2023年7-9月发布的初版“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进行指标优化、测评名单拓展和数据更新,并首度加入媒体评审因子和外部专家团评审。(详见南方周末App和微信公众号《历时9月,金融机构“标杆”呼之欲出》。)今天起,2023“金标杆——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之“财富管理榜”“绿色金融榜”“数字金融榜”“数据安全榜”“寿险效能提升榜”“信用卡质效榜”“金融合规榜”及“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总榜”将依次发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坚持定量定性指标作为核心权重的同时,引入媒体专项深调研作为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团实名独立评审。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显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位居前三。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显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和太平人寿包揽前三。

责任编辑:谢艳霞

财富管理是全球金融业的核心业务之一,更是金融机构加码竞争的蓝海市场之一。

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截至2022年末,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已达118.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规模合计占比近62%。与此同时,财富管理市场潜力之大,更令金融机构趋之若鹜。

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升温和竞争加剧,监管机构新规迭出。尤其是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正持续重塑资管大市场。

2023年的财富管理业务殊为不易。优质资产的匮乏、金融标的市场的动荡、居民理财存款化和存款定期化,无一不考验着银行和保险公司。

如何选定测评对象?

庞大的市场诱惑和愈发趋严的监管及不利的市场环境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2023年在财富管理方面的竞争力如何?

202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人行主要是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和认定。获评的商业银行根据分值被分为不同组别,每个组别的银行在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基础上,还应满足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具有最强的损失吸收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风险抵补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银行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总计达260万亿元,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约3/4;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04万亿,约占我国商业银行同期净利润总和的83%。

因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最具代表性的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测评。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将九家主要寿险公司纳入榜单评测范围。九家公司2023年1-10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约1.8万亿元,约占同期寿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的3/4。

作为财富管理市场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如何抢占高地?能否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为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构建财富管理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财富管理竞争力。“财富管理榜”结果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并为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

银行榜单:六个维度 十八个子指标

针对二十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从六个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测评,并对十八个子指标分别赋予适配的权重。这些定性定量指标总权重为70%。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根据对上述机构的专项调研赋予其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团对上述公司进行评审。两者评分权重各为15%。其中,媒体因子影响因素主要指被调研金融机构对媒体调研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指标体系 (梁淑怡、刘宇宇/图)

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指标体系 (梁淑怡、刘宇宇/图)

现对上述主要维度进行解析和说明

(1)财富管理规模与能力:权重最大

财富管理规模与能力下设8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35%,占全部定性定量指标权重的半壁江山。因此,此维度是衡量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竞争力最为重要的考量。其中,作为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和前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相关指标占据5个,包括:零售客户规模、个人存款余额及其增速、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规模及其增速。

与此同时,为洞察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收益能力,相关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及其增幅也是重要衡量指标。但鉴于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对于财富管理所包含的广泛业务并未形成统一规定,各商业银行对于财富管理手续费和佣金定义并不一致,故本榜单采用各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定量指标及是否公布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相关数据的定性指标,以大致评估该行的财富管理收益能力。

综上,财富管理规模集中体现了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规模、竞争力和收益能力,是衡量财富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维度。

(2)理财业务规模:集中体现理财产品“两力”

理财业务规模维度下设4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16%。《资管新规》自2022年正式实施以来,主要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并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承接其理财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业务。理财子公司由此也成为各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的核心支柱。本榜单采用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及其增速、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及其增速共4项指标,考量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实力,也集中体现了理财市场规范后各行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3)私银业务:塔尖的综合服务能力

私人银行业务维度下设3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12%。为吸引高净值客户,各行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强化私行综合服务建设,增强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榜单采用私行客户数、管理私行客户资产规模及其增速三项指标,以衡量各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由此展现各行在金字塔尖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4)财富服务能力:考量专业性和主动性

财富服务能力维度下设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7%。与上述财富管理规模和财富管理业务能力不同,财富服务能力主要考量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专业性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及能力。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对财富管理、理财业务收入的波动及时进行解释,持续陪伴客户并保持高水准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重视财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财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财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从公司端和客户端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专业性。

谁家摘取银行榜花魁?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显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包揽前三。凭借财富管理的全面能力和综合实力,工商银行以总分77.40分位居榜首。招商银行则凭借其私人银行领域的领先优势力压国有大行,跻身榜单第二名。

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 (梁淑怡、刘宇宇/图)

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 (梁淑怡、刘宇宇/图)

分银行类型观察,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工农中建四大行财富管理业务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排名整体靠前。具体而言,工商银行财富管理规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规模高居榜首,综合排名第一;农业银行因拥有最大的零售客户规模、个人存款规模和理财产品规模而跻身榜单前三;中国银行虽在个人存款余额增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指标上在四大行中居领先水平,但因其零售客户数及在金融投资者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金融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缺失而失分较多,最终排名第七;建设银行的财富管理规模和理财业务规模均与工商银行旗鼓相当,但理财业务的规模增速和净利润表现成为其最大失分项,年度排名仅位列第八。

2023年以来,股份制银行居民去杠杆和存款定期化趋势虽有所缓和,但理财产品发行和净值表现仍延续了2022年的低迷行情,对整体银行理财业务形成冲击。2023年上半年,招商银行虽理财规模增幅为负,但因财富管理规模和私人银行业务表现远好于其它股份行而位居股份行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规模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三,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速排名第一,私人银行管理总资产增速排名第一,且其财富管理相关的信息披露最为充分翔实,综合排名力压部分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位居第四。

在城商行中,除财富服务能力外,宁波银行的其余指标均位居第一,因此高居城商行之首,也晋级综合排名第五;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且多项关键指标数据在2023年中报中未予披露,严重影响其得分和排名,故在榜单中垫底。

分维度分析,财富管理规模及能力维度集中体现了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规模、竞争力和收益能力。整体而言,国有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规模较大,吸引个人存款能力较强,收益能力优异。

理财业务规模维度则凸显理财市场规范后各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整体而言,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理财业务规模方面表现优异,部分领军者规模不小于国有银行,且增速表现较好,凸显了新业务领域给予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

私人银行业务维度更体现各行在高端财富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整体而言,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群体基数大,管理私行客户资产规模大,城市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也在逐渐提速。

财富服务能力维度呈现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专业性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主动性。整体而言,大财富管理时代已扑面而来,各家银行都纷纷向此条线倾斜资源,每类银行在该维度都存在满分的案例。

保险榜单:五个维度 十六个子指标

针对9家头部寿险公司的财富管理竞争力,我们从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测评,并对十四个子指标分别赋予适配的权重。这些定性定量指标总权重为70%。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根据对上述机构的专项调研赋予其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团对上述公司进行评审。两者评分权重各为15%。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将上述三项分值加总后,按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构建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单。

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指标体系 (梁淑怡、刘宇宇/图)

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指标体系 (梁淑怡、刘宇宇/图)

现对相关维度说明如下:

(1)渠道建设能力。渠道建设能力维度下设8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40%。各种渠道建设是寿险公司从事财富管理业务乃至整个寿险业务的基础能力,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被测评的寿险企业大都拥有庞大的代理人团队和各类分销渠道,具有较强的销售能力,可以触达广大客户群体,从而有助于吸纳客户群体参与财富管理业务,增加财富管理客户基数。

为更加精准考量九家寿险公司渠道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分别测评了个险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十三个月和二十五个月保费/保单的继续率等定量指标,并辅以对分销渠道的定性测评。

(2)财富管理规模及能力。该维度下设五个二级指标,权重合计25%。寿险公司通过财富管理业务支持保险负债业务发展。因此,寿险公司管理和投资的资产规模及其收益率成为衡量险企财富管理实力的两个重要维度。本榜单以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投资资产规模、总投资收益及收益率等指标作为九家寿险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竞争力的定量指标,并将财富管理相关的信息披露充分度作为九家寿险公司对财富管理业务重视程度的定性指标。

(3)业务协同能力。各大寿险公司高度重视业务协同能力,也是强化相关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在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寿险公司通过多业务协同自建“生态圈”,可以形成“护城河”。因此,本榜单特别考量九家寿险企业在大健康、大养老等生态圈建设方面的措施和成效,鼓励险企以“保险+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由此凸显相关寿险公司的比较优势。

冠军为何无一项指标霸榜?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显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和太平人寿位居前三。

在寿险榜的十四个二级指标表现中,平安人寿并不特别显眼,仅在信息披露充分度和“保险+服务”模式种类两个二级指标中获得最高分,其它12项定量指标无一项排名第一。但深入分析发现,平安人寿大多数指标表现处于中上游水平,极少有指标明显拖后腿。具体而言,在十二项定量指标中,平安人寿五项排名第二,四项排名第三。

中国人寿虽是寿险业保费规模中的“王者”,但因其在反映续保率的两项关键指标中执行更严格的统计和信息披露口径,其相关指标得分落后同业,拖累其综合得分,最终以1.6分之差屈居第二。

太平人寿则在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和二十五个月保费/保单继续率两项指标位居冠军,但其总投资收益率和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两项指标落后同业,拖累整体排名。

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 (梁淑怡、刘宇宇/图)

从财富管理规模和能力维度观察,资产管理规模越大,投资业务收益越高,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越强,财富管理零售化业务将越强。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在该指标上优势明显,投资资产和总投资收益大幅领先其它寿险公司。

从渠道建设能力维度分析,中国人寿在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和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四个指标均独占鳌头。

业务协同能力维度得分显示九家寿险公司各有特色。例如,阳光人寿围绕家庭客户健康医疗、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和财富管理等四大核心需求,集中资源打造覆盖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保险+服务”生态服务体系;泰康寿险则与泰康之家较早且高密度的高端养老社区布局形成良性互动。

榜单还显示,寿险业延续2022年的触底反弹。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银行理财破净和股票等权益型产品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厘定利率较高的寿险产品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备受追捧,甚至一度出现脉冲峰值效应。但反弹势头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全年整体表现难如人意。

尤其是随着下半年厘定利率下调和监管部门“报行合一”严令落地,(详见南方周末《大账高企小账不绝,银保业务何以常年畸形?》 )产品费率竞争力降低和银保渠道手续费大幅压降。寿险产品一度的热销场景复归平常。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渠道是不少寿险公司的重要渠道之一。“报行合一”必将对各寿险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产生长远影响,考验各寿险公司的应对能力。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