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回甘之地

回甘,字面意思指回味甜美,但它本身的含义远比字面解释要丰富,与其说是一种瞬间的感觉,不如说是对一个体验过程的描述。滋味由涩变甜,从不喜到欢喜,渐入佳境,回味无穷,让人念念不忘。我对普洱的印象,若以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回甘”。这感觉,像喝完一杯普洱茶或普洱咖啡,又像咀嚼过一枚油甘果,苦涩之后在口腔渐起的甘美。

责任编辑:杨嘉敏

普洱是我的故乡,但我似乎从未好好认识过它。

小时候,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坝子,一心只想快快长大,大到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翻过大山,看看外面的海洋和草原,大漠与长河。外面的世界当然很精彩,但时间久了,渐渐发现其实自己的家乡并不差,也是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然而此时我蓦然发现,家乡对我来说仿佛最熟悉的陌生人,粗觉熟稔,细思却毫无细节可与人道,于是我便想找个时间重新认识和观察家乡。2022年二月末的一天,大晶的一个电话,开启了我的普洱之旅。

景迈山和依偎着它的村落  视觉中国 图

景迈山和依偎着它的村落  视觉中国 图

银生城界生普洱

电话进来的时候,我正在健君的工作室——澜沧县知名茶企的茶叶实验室里喝茶,窗外刚下完一场阵雨,雨过日出,晾出两条弧形十分完美的虹霓,一脚搭在长满野草的空地上,另一脚搭在一片平房区,离办公楼很近,约莫五六百米的距离,仿佛紧跑几步就能够到。大晶在电话里说,打算自驾访茶,问我有没有兴趣,我看着窗外的虹霓,说,好。

现存普洱茶最早见于汉地典籍的记载,应是唐代樊绰于咸通四年(863)写成的《蛮书》,其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是南诏国银生节度使下属机构银生府所在地,位于今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是南诏国对外贸易交通重镇。立于公元766年的南诏《德化碑》刻有“建都镇塞,银生于黑嘴之乡”,后来学者由此推断银生城建立时间大约在公元765年,其统辖范围大致为今日的普洱、西双版纳全境和临沧、大理州部分地区、缅甸景栋、老挝北部以及越南莱州等地,其中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恰恰是如今普洱茶的主要产区。

旧称思茅、如今叫做普洱的普洱城,隶属于唐代银生府下辖大城步日赕,在当时寂寂无名,丝毫看不出今日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风范和霸气,它的崛起离不开一项政策和一个人——“改土归流”和鄂尔泰。

雍正四年(1726),鄂尔泰出任云贵总督,开始在西南地区强势推行“改土归流”,以增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控。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置普洱府,府治在今宁洱县城,实行“流官制”,“普洱”一名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普洱府管辖着澜沧江东西两岸共十二版纳(版纳是傣族旧时行政区划单位),一举囊括了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这一年,鄂尔泰还在思茅设立了思茅通判和茶叶总店,将六大茶山()的茶叶经营悉数收归官方,严禁民间私自买卖交易。这种与民争利的行为迅速加剧了官府和八勐地区(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榄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土著的矛盾,但却让普洱茶从此直通清皇室,成为皇家贡茶。

1729年,鄂尔泰在今宁洱设立普洱贡茶厂,并将宁洱板山茶园和困鹿山茶园列为皇家贡茶园,专司贡茶制作。不仅如此,鄂尔泰还命人将各大茶山的顶级茶叶挑选出来,亲自督造,在最好的茶饼上打下“鄂尔泰”印鉴,用马帮驮至京城,“金瓜贡茶”就是其中之一。普洱茶入贡之前,民间交易的历史大约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至清初形成了五条以普洱府为中心的茶马道,分别通向西藏、越南、老挝和缅甸,鄂尔泰开发云南,又增加了一条通向北京的茶马道,由此构成了六条呈放射状的贸易运输路线,使得普洱茶和磨黑盐自崇山峻岭走向广大世界。如今在普洱地区还保留着部分茶马古道的遗址,如茶庵塘段、孔雀屏段、那柯里段、石膏井段、石丫坡段等,大多已成为新兴旅游点。

“去喝点茶?”大晶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们正走在那柯里石头铺就的街道上。那柯里位于宁洱县同心乡,在傣语里,“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的意思就是田地肥美、小桥流水的美好家园。过去这里是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南下走夷方的磨黑盐和北上走官马大道进京的普洱茶来到这里,马锅头们都会不约而同让马队停下休整一番之后再上路,所以那柯里虽然村民不到百户,各种客栈、马店却不少。清代到二战前后是普洱府茶马古道最为繁忙的时期,作为中缅战区的军事运输线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的修通和汽车的进入,马帮逐渐淡出历史,茶马古道也沉寂下来,甚至因修建公路而遭到破坏。

2007年,宁洱发生“6•3”地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当地政府额外投入460万元,启动古道驿站修复项目,不仅恢复了那柯里古村面貌,还将那柯里至思茅区坡脚村长4.377公里的茶马古道和风雨桥、荣发马店、马跳石、洗马台、古道流溪储水坝等进行了复原重建。眼下的那柯里是一个以茶叶和马帮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村中主街道两侧有茶店、土陶店、茶台制作工作室和饭铺等,老板们都很安静,不管有没有客人,总不紧不慢地做着手头的事;至于原本的村民,生活似乎也没太多变化,山上栽竹,山下种菜,一蓬蓬的芭蕉见缝插针种在各处,别有一番山乡趣味。

那柯里茶马古道 (李若瑄/图)

大晶有位朋友在此开店,我们便到他那儿讨茶喝。已经上午十点了,店还没开,我们又等了会儿,才看到一位穿着随意的年轻人骑着摩托晃晃悠悠过来开门。大晶的朋友把我们让进店里,开始张罗泡茶。这个店面积不大,位置倒是不错,溪水从店后流过,从后窗向外看,正好能看到横跨溪流的风雨桥,过去马帮在桥上往来经过,向大地深处踏出一条条盐茶之路,一段历史和文化便从此徐徐展开。大晶朋友的一摊子生意就在进门靠左的角落里。那儿安置了一张茶桌,上面摆着一整套茶具,旁边的矮架上放着一些茶饼和茶叶样品——他是做茶叶买卖的,家里有茶园,出售极好的困鹿山普洱茶。

困鹿山位于宁洱县宁洱镇,系无量山余脉,同时还是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能把轻捷的鹿都困住的山,想必十分险要?困鹿山最高峰海拔2271米,山高岭峻不假,但被困住的不是鹿,而是雀鸟。“困鹿”源自傣语,“困”指山坳,“鹿”指雀鸟,山坳里生活着众多雀鸟,可见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出产好茶也是理所当然。困鹿山皇家贡茶园的历史迄今294年,但园中有400多株古茶树树龄早已超过400年,甚至在千年以上。多种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共存,大、中、小叶种混生的茶树构成了总面积达10122亩的茶树群落,被誉为“茶之天然博物馆”。困鹿山的茶以“雅”著称,入口微苦即化,回甘快速,茶香清雅,口感甘润沉实,有人将其形容为“谦谦君子,温润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