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14年,地方金交所终于接连关门

金交所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目的是承接四大AMC机构的不良资产交易。

“通过拆分、包装,城投债在金交所得以面向广大的普通投资人。”

金交所无疑满足了互金平台的两个核心需求,来自地方政府的牌照背书,以及化解大额投资标的、将产品“大拆小”的诉求。

责任编辑:顾策

“野蛮生长”多年,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金交所”)如今终于要偃旗息鼓了。

2024年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布公告,宣布取消各自辖区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业务资质。相关公告均指出,取消资质后,这些省份将不再存在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且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不得从事相关业务。

其实,自2021年12月以来,贵州、江苏等多地已宣布清理整顿辖区内的金融资产交易场所,这场大清退已展开数年。

金交所饱受争议已久。这类地方金融资产处置交易平台,多由地方省政府和金融办设立管辖,其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脱离监管体系外、“特立独行”的市场。

尽管最早脱胎于“国有不良资产处置”,但金交所真正发展壮大,是在2016年深度参与城投地产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产证券化交易之后。通过充当上述资产的流通平台,金交所成为金融交易“隐形”助推者,由此引申出的灰色交易产品,将巨大的金融风险暴露在普通投资人面前。

自2010年第一家金交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诞生后,针对这类平台的业务整顿就一直在持续。“屡教不改”的重要原因在于金交所长期处于监管“半真空”状态。

近年来,监管陆续叫停资管嵌套、互联网金融产品拆分、地方城投隐性发债后,金交所的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

2010年5月成立的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是最早一批金交所之一。视觉中国 图

因地方城投而崛起

金交所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目的是承接四大AMC机构的不良资产交易(详见南方周末2017年2月16日发表的《金交所:看不见的金融战场》一文)。

2011年11月,国务院38号文首次提出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2012年2月,证监会第一次召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这时,作为国内第一家金交所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才不到两年。

第一次整顿目标明确,直指各地违规成立的证券交易和期货交易。38号文同样明确了交易所的成立门槛,“凡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除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