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 写作 酒精——一个美国“濒危”左派的素描

批判现实,为弱者发声。他们对乌托邦的憧憬源于并更加折射出现实的丑陋,他们的反抗则让那些丑陋不致太过不堪。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实习生 朱晓佳 郭仕鹏

71岁的约翰·罗斯只剩半口牙,几乎秃顶,但仍有一大把花白胡子,脖子上常常围一条阿拉法特式的黑白方格头巾,以示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声援。高大的身形,一身黑色装束,加上偶尔戴在左眼上的黑布眼罩,让他看起来有点像黑社会头目。很少人知道这位在墨西哥城的一家旅馆静静等待死亡的老人属于美国的一个“濒危”群体——继承约翰·里德、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埃德加·斯诺衣钵的左翼记者兼作家。

反对,反对,反对

罗斯1938年生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格林威治村——美国的左派重镇和红色摇篮,一度聚集了许多犹太裔左翼知识分子。罗斯的父母都是犹太裔美共党员,父亲为美共办的报纸写社会和戏剧专栏,母亲则帮助组织信仰社会主义的艺术家,为他们的作品作宣传。罗斯说他们是热衷于革命、艺术和酒精的“百老汇共产党人”。罗斯的儿时玩伴包括1953年以“苏联间谍”罪名被处死的罗森堡夫妇的两个儿子,家里的客厅则常常成为美共的会议场所。

二战后美国左派的黄金时期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冷战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罗斯的父母开始隐藏自己的政治观点,有人指责罗斯的父亲向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出卖同志。罗斯本人的左倾倾向和叛逆个性却没有受到社会上的“红色恐慌”影响,他在曼哈顿街头游荡、写诗、听爵士乐、卖毒品。中学毕业后罗斯曾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短暂就读,但很快就退学回到纽约。1958年艾森豪威尔出兵黎巴嫩,次年越战爆发,罗斯撕掉自己的征兵单,与女友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