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找水”民间公益科考黄河段考察影像记录

2009年7月6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百威英博•哈尔滨啤酒独家全程赞助的“为中国找水”民间公益科考队在沱沱河修整完毕,出发进入无人区。
截至7月6日,这支科考队已结束在黄河源的科学考察,并在沱沱河附近进行人员和车辆的修整,为进入各拉丹冬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做准备。随车考察的女队员绿色家园负责人汪永晨沿途发回考察手记12篇,详细记录了17天以来深入西部的行程,以及队员们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为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关注者传来了第一线的观察与思考。

2009年7月6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百威英博•哈尔滨啤酒独家全程赞助的“为中国找水”民间公益科考队在沱沱河修整完毕,出发进入无人区。

自6月18日活动启动,至今,由中国地质研究专家杨勇带领的考察队一行14人,陆续穿越涪江水域,经过黄河九曲第一湾,越过藏高原东北部的山原地带,考察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并在牛头碑、约古宗列黄河正源等地进行了科学考察。

截至7月6日,这支科考队已结束在黄河源的科学考察,并在沱沱河附近进行人员和车辆的修整,为进入各拉丹冬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做准备。随车考察的女队员绿色家园负责人汪永晨沿途发回考察手记12篇,详细记录了17天以来深入西部的行程,以及队员们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为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关注者传来了第一线的观察与思考。

这也是聂恰曲

这条大江叫牙曲,是长江的支流

在路上

扎河乡边

找路

汪永晨眼望飞来峰

因鼠而形成的梯级土坎

夕阳在牙曲

牙曲落日

口进河边定居后

寺庙边的水和山

为我们打水

江源女人

静静的大山

大山中的寺庙

河床从什么时候成了这样

江源的孩子

长江一级支流聂恰曲

县城里的枯井

治多街上的僧人

不知何时一条大江成了这样

长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

通天河

通天河的挖沙

通天河在这里还是长江的“童年”

为黄河源小学买文具

通天河

街上卖水的车

进入长江流域

澜沧江上的挖沙

山上的敬畏

江源湿地

从通天河看长江“童年”时期的发育

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象

高峡出了平湖

灌木初长成

江边的灌木

长江源区

长江支流聂恰河电站

藏族人家

长出了灌木的江心州

长江上游通天河的变化

藏家厨房

被截断的长江上游的一条大支流

5毛钱一桶水

这和我们人类的干扰有多少关系

找井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乌云上来后的弃城

远眺

站在弃城中

我们在这里

沙漠就在这里蔓延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踏步

沙化的山,干涸的河,断壁残垣的旧县城

红色的色吾河

江河源区的今天

两条大江在这里分手

河边长出了沙漠

等着打针

分水岭

高原在孩子的脸上

好奇

当年的县委

出操

被开采中的大山

长江支流色吾河

源头标志

扎陵湖边沙化严重(杨勇拍).

这也是河源

真暖和

夜幕降临的河源

现在河水比原来少了一半还不止

现在能看见的河源动物就总是它们了

送伞

退缩中的卡日曲

录下黄河最初的水声

今日河源

仅剩的水荡

卡日曲

黄河之水草中来

黄河之水在这里涓涓流出

家在河源的孩子

黑的全是鱼

河源的祈祷

河源的日落

河源的日落

过黄河

河边人家

凑上来看看

多曲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父子两代找水人

不知她在想什么

彩虹照在黄河源小学上

走近鄂陵湖畔

19岁的藏族小伙子

迎亲滩

原来的湖面已成了弯弯的小路

展翅

黄河第一水电站

牛头碑旁的藏原羚

特殊的祈祷

下降

鄂陵湖

新的希望

煮了一点水,泡了方便粥

最后的努力

它将继续带我们上路

夕阳中我们的车还在水中

连上钢绳

两辆车也陷在了泥潭中

难忘的一日

沙丘旁的高原

来了“救星”

高原上的夕阳

将在这里过夜

静静的高原

风真大

高原沙丘旁的清晨

被我们破坏的湿地

9点左右

50多岁的人也争着下水

河源的孩子

“沙漠气囊”千斤顶

“大力神”也用上了

找到的沙丘

夜宿江源沙丘旁

修桥

修桥

修桥

严阵以待

野炊

往前走

我叫它“满地星”

沙丘上的野花大黄

沙丘下的藏原羚

水中的一家子

桥下的黄河

青藏高原的大黄

沙丘

开了满地的大黄

玛多黄河桥

给荒漠带来了色彩

荒原上挺立的大黄

江源的孩子

江源母子

高原上的喇叭花

高原大黄

2007年的玛多桥下的黄河

2007年的星宿海

2009年的星宿海已成了这样

藏驴群

讨论明天的路线

原来雪一直到山的脚下

只有江源才有这样的水貌吗?.

水琥越来越少

山上没有了雪,河里没有了水

山上没有雪,河里却有冰

裸露的河床

牧民对大自然的敬畏

泥沙浸染的河水

山上没有雪,河里却有冰

裸露的河床

牧民对大自然的敬畏

路边的藏野驴

路边的藏原羚

江源的湿地

开会

看热闹

更换轮胎

河床里可怜的水

花石峡

黄河

对看

6月冰

白了的河床

大渡河

6月22日的黄河源

在弯中成长

孕育大河的大山

在路上

天、水之间

一边是黄河,一边是长江,在两江源的怀抱中

清晨的九曲

山谷里的人家

山中的人家

山左边的水流入黄河水系,山右边的水流入长江水系(杨勇拍)

太阳能在江源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怒江的孩子

怒江人家

怒江石门关

牧民的转场

泥炭

江源源区

静静地流淌

九曲边的民居与寺庙

贾曲

江源的小花

壶口结冰

壶口结冰

家与河水同在

河水、人家

河源的小花

仙女堡大坝

一抹夕阳

弯弯曲曲

没有修电站的涪江

难得见到帐篷了

几人欢喜几人忧的道路重修

记下这一时刻

江边的涵洞

黄河之水天上来

滑坡凶哟

黄河九曲第一湾

涪江上的电站

光和影在水中

草原上

草原上自由流淌的小河

堆满钢筋水泥的峡谷

草原公园

草原上

震后龙门山

龙门山主裂带

平通河边堆的沙石

我们的座骑

灾后的挖沙

在挖沙的河

高峡出平湖

今天的平通河边

涪河边

涪江激流

宝灵寺电站

扎陵湖出水口营地

扎陵湖与鄂陵湖边树立的牛头碑,海拔4641米

扎陵湖边沙化严重

扎陵湖边的营地

扎陵湖边

约古宗列曲上的额黄河第一桥

应缺水而废弃的曲麻莱县老城

夜晚救车

行进在沼泽地

为羊群打预防针的牧民

途中在一个湿地陷车

去雅娘沙漠途中

曲麻莱老城中干枯的水井,北纬34.52.565,东经95.29.870.海拔4235米

曲麻莱老城中的藏族小姑娘

牛头碑山顶上

南方周末与百威英博展示在黄河源头

南方周末和百威英博展示在黄河源头

考察中发现的黄河上游第一个沙漠区雅娘沙漠区,地理坐标北纬34。30.872,东经98。28.64,海拔4232米

考察营地

考察队在源头合影

考察队与黄河源小学捐助水力发电机和文体用品

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第一泉眼地理标志碑,北纬35.01.248,东经95.59.408,海拔4646米

黄河源头雅拉达则深山晚霞

黄河源头河流中的鱼群

黄河源头的黄昏

黄河源头碑群

黄河源区星星海湖群退化加剧,沙化扩展

黄河源区麻多乡调查生态和采金情况

黄河源区考察途中

黄河源区第一大沙漠,雅娘沙漠,面积约50平方公里

黄河源第一座水电站,北纬34.49.298,东经97.16.824,海拔4303米

黄河源第一小学的师生列队迎送考察队

黄河上游支流热曲考察途中

鄂陵湖山头上

鄂陵湖边

车队绕扎陵湖而行

百威英博一号车在黄河源佛塔群前

威英博是为中国找水考察队的头号车

阿尼玛卿山口

5月27日在黄河长江分水岭上,北纬34.56.526,东经96.12.583,海拔4709米

5月26日,在扎陵湖出水口扎营,海拔4400米

5月21日在西线调水黄河入口贾曲地理坐标33.05.180,102.04.404,3648米

5月20日在黄河九曲湾唐克地理坐标N30。28.477,E102.28.726H3577米

鄂陵湖(杨勇/图)

通天河的江心洲上,原有的草甸长处青葱的灌木(杨勇/图)

考察中发现的黄河上游第一个沙漠区雅娘沙漠区,地理坐标北纬34.30.872,东经98.28.64,海拔4232米(杨勇/图)

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第一泉眼地理标志碑,北纬35.01.248,东经95.59.408,海拔4646米(杨勇/图)

藏野驴(杨勇/图)

藏族小伙子(杨勇/图)

2009年的星宿海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杨勇/图)

正在通过长江源的火车

这样的河床已经成了江源的常态

曾经的大河

云、沙、草

我们为生病的孩子现场募捐用于治病

凝视长江

太阳穿过乌云落在江里留下一线红色

沱沱河风雨一年又一年

沱沱河上

沱沱河水文站

猴爬杆

荒漠化中的野生动物

木板垫

地震后的乡卫生院

河边起沙丘,小花起到固沙的作用

2008年沱沱河已经成了这样

变化中的藏原羚家

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碑

长江源头第一桥

2008年7月的沱沱河大桥

2008年7月的沱沱河

一路走,一路拍,拍得心里慌慌的

这也是大河

1955至2004沱沱河水文图

1998年的长江源头第一桥

雪山与沙化

雪线已经上升,草甸依旧,河水依旧

新修的当曲大桥

修了路后的高原

雪山下原本是湿地

水从这里流过

天、云、山、草、河

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白,山与河却改变了颜色与模样

乡政府里

沙丘就在退化的湿地旁

沙化中的江源

清晨的莫曲

当曲支流

干干的莫曲

哈达系在当曲桥上

大河在沙丘包围中

巴茸狼纳雪山

傍晚,从雁石坪到沱沱河的当曲支流在车边流过

不是有意,而是随时随地

藏族盖房子是边唱边盖

帐篷里的早晨

走出泥潭

在水里

帐篷里的孩子

推车

夜幕降临

又陷了

骑摩托车摔伤后

水坑、老鼠洞及鼠洞塌了后形成的土坎

李国平拉出车后

牛角的天问

喝一口江源的水

江源的乌云是说来就来的

江源的云

高原的天水云间

高原孩子的早餐

地平线最后一抹红云

刚出门就陷车

刚剪完毛的羊

种草

走在冰雹中

出门

打酥油茶比过去省劲了

等着拉

图片说明...

索加湿地

雨后牧归

在索南达杰住过的房间里写江河信息

冰雹的洗礼

三江源生态监测

江源的乌云是说来就来的

江源的雨前

气象,太阳能 ,监测站

江源的“雪弹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高原汉子尼玛说,一定要把索加的野生动物拍下来

搁这儿六年了

规章制度倒是有不少

海拔4500米的湿地

冰雹后的高原草甸

藏野驴

长江南源当曲

当曲在大雨中

保护区界柱已躺在地上了

这个峡谷能进去吗?

在干河上挖沙

在峡谷里只看到山,看不到水

在这片山谷里,藏野驴是满山满谷的

雪豹的尾巴特别好看

雪豹头

烟幛挂还没到

研究路线

越是干的地方,这种黑毛虫越多

数数,山谷里的藏野驴有多少

虽然没水,但真的走车,还是被我们弄成了这样

峡谷为融冻客斯特与高原植被分界线

山的远处就是烟幛挂

湿地就是湿地

青海循化的才嘎来修桥

求水

去烟幛挂的路上

两次都在那边的山上看到的吗?

盘羊

黑毛虫

江源的大山中

江源两边的“造型”

老乡说,这条路不通

挂在房梁上的雪豹头

大雨前的藏原羚

干河

穿越干涸的峡谷,走向烟幛挂

大山里的图腾

大山中的滑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