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器】重刑 国家刑罚

千余名在四川省监狱服刑的犯人将在10月1日前回家。近日,四川省法院正加紧集中办理这部分在押犯的减刑、假释。十一前恩赦罪犯,在该省监狱史上是第一次。

责任编辑:邓科 傅剑锋

对于秩序的挑战者与破坏者,国家机器在各个时代的启动方式各异。

建国初期对贪官刘青山、张子善施以死刑,被认为是严于治史的教材。

开启死刑易,慎用死刑难。60年,走向慎刑路途艰难。幸而,近些年,慎刑方向已是明晰,进步屡在显现。

国家暴力不只是体现镇压职能,更应慎用,并侧重于保护公民权利,终成国民共识。

千余名在四川省监狱服刑的犯人将在10月1日前回家。近日,四川省法院正加紧集中办理这部分在押犯的减刑、假释。十一前恩赦罪犯,在该省监狱史上是第一次。

1951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在保定市举行公审大会,公审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并宣判两犯处以死刑。  图/CFP

临近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一场面向全国罪犯的特赦,能否从民间建议变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策,尚未明朗。

此前,呼吁者力陈,今年10月1日——天安门前威武之师和钢铁兵器展现之时,亦是执政者昭示宽仁人道、与民更始的良机。

最高法院的一位刑事法官说,特赦和死刑废除一样,道理很好说、实际不好做。坐在位于北京市花市北大街的死刑复核庭办公楼里,这位法官盼望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死刑复核工作的高压,让他不堪重负。

两个月前,最高法院公布了五起不予核准死刑的案例,披露了说服被害人家属的艰难过程。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引发国内外观察人士的关注。

84岁的刑法学者马克昌从中觉察出细微的变化,“有点‘市民刑法’的味道。”

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期许。

以镇压、维稳为要任的“国家刑法”观念主导了中国社会太长时间,稍有松动就让人心生希望。

“三反五反”的两声枪响

有人说,1951年保定大校场的两声枪响,换来了中国至少20年的官场平稳和人心安定。

被处决的是刘青山、张子善,都曾任天津地委书记,在中共建政仅两年后,他们成为严刑峻法警戒贪腐的首部“教材”。同时,这起建国后最著名的死刑案,几乎奠定了其后60年反腐中死刑适用的基调。

当时刑法尚未制定。据知情者回忆,华北局通过河北省委征求了天津地委及所属部门对刘、张量刑的意见。结果,地委在家的8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